沈陽于洪警方破獲公安部督辦假冒管材大案
以為買到的是超百億品牌價值、無毒無味、質量可維持百年的復合管,其實買到的是回收碎塑料皮重新加工的假冒管材,價格一樣,但成本只是三分之一,而且有毒有害。
近日,沈陽市公安局于洪分局成功偵破公安部督辦王某等人生產、銷售假冒知名企業管材案件,涉案金額達3000余萬元。
可怕的是,這一制假售假團伙高薪請來知名企業辭職人員,帶來了商標標識源程序和打碼技術,幾乎以假亂真。
團伙采取兩套人馬:白天生產真品,夜間生產假冒商品;每次生產的假冒商品數量都控制在法定追訴標準之下,但這些伎倆都沒有逃過警方法眼。
知名公司舉報有人假冒
于洪分局近日接到沈陽一家知名管業公司的舉報,有人生產假冒該企業復合管商品,并利用企業渠道向全國各地銷售。
7月,于洪分局周犇副局長帶領經偵大隊組成專案組,對此案展開偵查。
隨著調查深入,30多歲、大學畢業的王某進入警方視線,初步調查證實王某是此案的組織者,窩點設在于洪區沙嶺街道沙嶺村。
不過,警方的調查一度由于這一團伙的反偵查變得困難重重,“這個團伙的組織機構非常嚴密,犯罪嫌疑人特別難摸排”。
刑偵大隊民警介紹,王某犯罪團伙組織嚴密、分工明確,從生產到銷售都有嚴格的程序,團伙成員使用的電話全部都是用他人的身份證辦理的,而且成員之間都是單線聯系。
業務員與生產、財務、運輸、庫管等分工不同的成員之間都不聯系,互不熟識,老板幕后直接遙控指揮各線核心人員,即便其中某一個環節出問題,也不影響其他環節的業務開展。
犯罪團伙反偵查能力強
為防止警方尋找,王某犯罪團伙對外開展假冒商品銷售業務,使用的都是尚未登記注冊的虛假公司名稱以及虛假辦公地址,公司實際經營地址只有內部人員才知道。
偵辦人員無法通過工商登記系統查詢涉案公司法人、經營地址等信息。團伙存貨庫房都較為偏僻,出入管理嚴格,外人不容易進入,造假窩點定位更是難上加難。
此外,這一制假售假團伙其實擁有合法注冊登記的公司以及注冊商標。為了掩人耳目,團伙成員白天生產自主合法品牌商品,只有晚上才生產加工假冒某企業公司產品,一般從晚上10時后開始加工,次日凌晨4時停止生產。
在用工方面,白天的生產工人是從社會上招聘的,晚上參與制假的生產工人則都是團伙成員的親屬或是從外地招聘來的,白天休息,晚上生產,且有專人照顧他們的生活,工人不允許私自外出,不允許與外人接觸。
需要向外銷售發貨,一般凌晨3時左右,先用小卡車將貨物運出倉庫,再轉用運輸車輛裝車,運輸車輛不準直接進入庫房裝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