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定義與特征:軋制裂紋是軋制管材表面產生的小破裂。其特征多為沿軋制方向成45°角或三角口形狀。
②產生原因:軋制裂紋主要是金屬不均勻變形造成的。軋制時,變形區中前 滑區和后滑區的分界面受方向相反的拉力,當孔型開口值過大時,金屬的不均勻變形大,拉力也大。同時,前滑區和后滑區金屬受到方向相反的摩擦力,這個摩擦力也同時作用于前、后滑區的界面。當界面所受的拉力大于金屬的抗張強度時,就會 在界面上出現裂紋。軋制裂紋多出現在硬合金和塑性低的高鎂合金中。當孔型間隙過小,孔型開口度過大時,金屬的不均勻變形就大,產生軋制裂紋的傾向性也大。 除此之外,管坯擠壓溫度過低,毛料退火不好,送料量過大,壓延系數過大,管坯表面有較深的劃傷等也都可能造成裂紋。
③防止措施:提高管坯質量和優化孔型設計質量,適當增加孔型間隙,減少 送料量可以有效地消除軋制裂紋。
對于高鎂鋁合金,由于塑性低,乳制時除產生裂紋缺陷外,在軋制端頭的開始 階段還經常發生破頭現象,造成軋制成形困難和內外表面壓坑廢品。這類合金管材 軋制時,除綜合考慮管坯擠壓工藝,選擇較低的壓延系數外,還可采用中溫軋制的 方法。在沒有中溫加熱裝置的冷軋管機上,有時采用少給工藝潤滑油,通過變形熱 崔高軋制溫度,或在軋制端頭時,將芯頭向后調整以增加軋制壁厚,等端頭順利軋 出后再將芯頭調整到規定的位置,以消除破頭現象。應當注意的是,采用調整芯頭 噴置的方法,一定要在后部工序切去必要的長度,以保證成品管材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