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免费视频_果贷一区二区三区在线_成人欧美日韩免费视频_最近资源中文字幕4

按分類瀏覽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發布日期:2017-07-19  瀏覽次數:2633
核心提示:平潭島,福建第一大海島,形似麒麟。汽車沿著“麒麟”的尾巴入島,來到地處海島中心的竹嶼湖,湖畔是一座聯結東西南北主干道的交
   平潭島,福建第一大海島,形似麒麟。汽車沿著“麒麟”的尾巴入島,來到地處海島中心的竹嶼湖,湖畔是一座聯結東西南北主干道的交通樞紐。寬敞的瀝青路在眼前舒展,窗外的各種花草樹木令人賞心悅目。 
   “其實,這里也是高壓電入島‘一分為四’的樞紐,如果當初沒有下決心建地下綜合管廊,恐怕現在看到的將是林立的高壓電塔和‘空中蜘蛛網’。”平潭綜合實驗區交通與建設局副局長王建偉告訴記者。 
    平潭綜合實驗區正在加快建設地下綜合管廊,終結“馬路拉鏈”帶來的環境破壞、“空中蜘蛛網”影響城市美觀,以及土地資源浪費等問題,這是看得見的。而不遠的將來,這一“看不見的地下工程”將實現電網、通信網等各類管網的信息化、智慧化管理,為平潭擦亮國際旅游島的名片打下基礎。 
    破解城市發展之痛 
    過去的“拉鏈路”,挖了群眾投訴,不挖群眾也投訴 
    2009年,平潭縣從福州經濟最弱的一個縣升格為平潭綜合實驗區,由此拉開了大開發大建設的序幕。 
    “又開挖了。”29歲的小李是在福州工作的平潭人。2016年,小李被選派回到實驗區一政府部門掛職。他發現,幾年下來,家鄉已是高樓林立。一個多月前,小李出門時看到,小區外雙向四車道的海壇東路,被圍擋起來“開膛破肚”。 
    “聽說是鋪設排污管,這是好事,我們也支持。可好好的路這樣挖怪可惜的!”小李的苦惱也是很多人經常遇到的問題——剛修好的一條路,今天切一下,明天開一刀,于是就變成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拉鏈路”。 
    一定要挖嗎? 
    “挖了群眾投訴,不挖群眾也投訴。”區交建局市政管理處是道路施工審批的部門,處長柯長盛深有感觸地說,老城區特別明顯,有的一年要挖五六次,但也沒辦法。比如,一些給水管道到了年限必須得換;人口越來越多,加上新修樓盤,遠遠超出老供電線路的負荷,也得換;以前各個部門各挖各的坑,導致地下管網密密麻麻、錯綜復雜,一不小心就挖斷,又得換。 
    道路之痛,亦是城市發展之痛。 
    為解決這一難題,2011年,平潭在建設南北走向主干道壇西大道時,以吸收我國臺灣、深圳、廣州、大連等地區和城市地下管廊建設經驗為基礎,探索建設了25公里地下綜合管廊,實現124公里長的高壓線纜入地,節約用地約2平方公里。也因此,才有了開頭竹嶼湖畔的美景。 
    究竟何為地下綜合管廊?“簡單地說,就是在城市地下建設用于集中敷設電力、通信、廣電、給排水、燃氣等市政管線的公共隧道。分干線綜合管廊、支線綜合管廊和纜線管廊3種。”柯長盛說,平潭正在沿環島路及中山大道主干線建設約33公里的綜合管廊,將與此前的25公里相連,明年就可以投入使用。到2020年,平潭將形成一個總長100.8公里,支撐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兩縱兩橫四環”綜合管廊體系。 
    破局管廊建設之難 
    新模式讓管線各歸其位,發展紅利各方共享 
    拉起閘門,記者乘坐垂直升降梯進入已建成的一段管廊內部。明亮的走廊、整齊的架子、大小不一的電纜,乍看像是走進五金店的管線倉庫。 
    此段管廊分為電力倉和綜合倉,電力倉目前已投入使用,入島高壓電在這里各歸其位。相鄰的綜合倉一側,上半部是整齊的架子,下半部是水泥支墩,靜靜地等待光纜、通信、廣電等線纜和給水管的進駐,另一側留有2.5米的通道供電瓶車通行。檢測、排水、照明等保障設施一應俱全。 
    “這樣一公里造價約7000萬元,剛開始很多人說太貴太超前。”王建偉說,經測算,前期的一次性投資比各部門各自破路挖溝的成本多不少,但從長期和綜合的成本看,其實是省錢的,建成后幾乎100年內不需要挖馬路。 
    建地下綜合管廊逐漸成為共識。經過爭取,2016年4月,平潭入選全國第二批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城市,這讓王建偉興奮了很久,可新的難題來了。盡管3年可獲9億元的專項資金補助,但據測算,33公里總投資約38億元,缺口還不小。 
    破局,需要新思路。 
    為期6個月,兩次投標,去年底,總投資38.18億元的平潭綜合實驗區地下綜合管廊干線工程(一期)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成功簽約,而這也是平潭綜合實驗區落地的首個PPP項目。項目引入社會資本30.54億元,由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中鐵建信(北京)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聯合中標。建成后,中標方成立管廊公司,未來25年,負責項目的投資、建設、運營及維護。 
    在王建偉看來,“財政補貼”和“社會參與”的共建模式,將改變市政工程單純依靠政府投入的現狀,實現政府部門、社會資本、城市發展多方共贏。政府部門項目實施過程中實現了職能的轉變,由“運動員”變成“裁判員”,政府以按效付費的方式,通過績效考核逐年支付服務費;社會資本有了新去處,并可通過收取管線單位的入廊費和維護費,獲得投資回報;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管線相關部門歡迎管線集中入地帶來的各項便利。一舉多得。 
    正所謂筑牢“里子”才能撐起“面子”,新模式,讓管線各歸其位,發展紅利各方共享。 
    破除“各吹各的調” 
    以管廊建設為契機,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 
    錯綜復雜的地下網線,反映的其實是城市發展缺乏“一張藍圖”意識,導致各部門“人手一把號、各吹各的調”。 
    “規劃一定要先做!”這是劉棟鋼的經驗之談。老劉,建筑專業科班出身,是7年前為支援平潭建設,第一批進駐平潭的掛職干部,平潭基礎設施建設的拓荒者之一。當時,作為項目的業主單位負責人,老劉把很多時間耗在了協調挖斷管線帶來的賠償、補救上。 
    “在修建環島路等第一批主干道時,平潭幾乎可以算是一張白紙。雖然沿線經過的大部分是小村莊,事先也進行過調查,可各種線路還是隔三岔五地被挖斷,主要原因是此前布設管網時缺規劃,各部門圖省事,怎么方便怎么拉,最后成為誰也解不開的‘亂麻’。”老劉對這些記憶猶新。 
    這樣的情況,也促使平潭在2011年下決心建設25公里的地下綜合管廊示范段。那年,老劉又把時間用在了與電力、供水、網絡等部門的對接協調上,防止可能出現的管線打架現象。2012年年初,試點項目宣布開始動工。 
    與此同時,區里邀請了我國臺灣、深圳等一批有資質的設計單位進行全島地下綜合管廊規劃,其中就包含了給水、污水、排水防澇、電力、燃氣等專項,從源頭消除規劃打架的可能。2015年,成立區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由區管委會主任掛帥,并建立聯席會議制度。 
    “借此機會,協調融合各部門規劃、建立統一的發展目標和空間藍圖,其最終落腳點是推動政府自身的改革,轉變政府職能,推動實現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平潭綜合實驗區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有關負責人表示。 
    今年,福建將投資15億元,同時推廣運用PPP模式,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建設和運營管理,力爭全省在建管廊達100公里以上,并建成30公里。這也是福建首次把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列入年度為民辦實事項目。
關鍵詞: 管道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會展 13890505561
熱線 400-8088-659
客服 1977554587
反饋
APP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