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企業,吃喝浪費的情況不少已成習俗,下面就讓我們看一下中鹽公司的報銷費用,虛假之極--中鹽公司8000萬元的業務招待費用
招待費用過高是管理失控、經營不力的標志之一。與之伴生的還必然有在各個方面、環節上的奢侈浪費,有無窮無盡的跑冒滴漏,有盲目決策、亂投資等。因此,該公司連年虧損,2013年度前三個季度便虧損4.28億元就更不奇怪了。因此,對于政府、部門,民眾要求公共信息公開、財政收支公開,特別在后者,還要求公布明細賬,以備群體監督。但縱然是壟斷企業也畢竟不同于政府、部門可以以保護商業秘密為理由拒絕公布明細賬。以故,非是萬不得已,絕不可賦予特定企業壟斷經營權。
沒有鹽業壟斷,“萬類霜天競自由”,如中鹽公司要么強化管理,要么被淘汰掉。反之,虧損的孩子有奶吃,越虧損越得獎,被延續壟斷經營權,甚至還不斷得到財政紅包,不僅延續、助長了腐敗浪費,且民眾就只能永遠兩頭倒霉下去了。
而是市場主體管理失控、經營不力所造成的惡果。市場競爭自有其規律,前述主體本應在競爭中敗下陣來,破產倒閉了事。怕就怕盲目干預,至于特定企業不僅不以虧損為恥,甚至以虧損為榮,以虧損之名要求政策扶持、財政補貼。毫無疑問,中鹽公司把自己當成了寓言中的鴕鳥,以為將頭埋進沙子里就可以躲避公眾的眼睛了。那當然是徒勞,且中鹽公司想籠統就籠統,更令人不能不懷疑此前公布的8000萬元左右業務招待費用中藏有貓兒膩。相當部分吃喝費用可能是以其他名義報銷了。也就是說,該公司每年的真實招待費用可能遠高于8000萬。
可能就硬性認定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惜犧牲企業利益的結果,要求延續壟斷經營權。仿佛沒有了中鹽公司,中國人民就吃不上鹽了似的,地球就不轉了似的。在此基礎上,再認定虧損是不可避免的,拼命要求財政補貼。著名的“兩桶油”,不就是國際油價漲了就以采油環節虧了為理由要求補貼,而國際油價跌了就以煉油環節虧了為理由要求補貼嗎?整個是虧損的孩子有奶吃。而民眾一方面要用物劣價高的產品,一方面還要以自己的稅費為補貼性質的財政紅包買單,真是兩頭倒霉。
中國官員的素質也不知道是遺傳的誰,針對恐怖之極。
中鹽公司 由www.irislcn.com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