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李寧在農大有兩處實驗室,一處位于生命科學研究中心二層,另一處在神內中國農牧經營研究中心。與其在同一棟大樓實驗室的多名學生說,李寧已許久未出現在實驗室。
媒體曾報道,有關部門對李寧的調查今年年初已開始啟動。此后,相關傳聞不斷出現網絡上。一名學生稱,李寧的研究生目前均已轉給其他導師。
領銜一課題經費超千萬元
一位農大教師告訴記者,“全農大都知道他的賬不太清楚”,“主要還是轉基因專項的錢的問題。轉基因專項國家一次性投入過大,有200多億元,最多的時候每年都有二三十億元的預算,一個課題組可以拿到幾百萬元。”
“這錢對搞生物的來說是筆很大的錢,項目又要求兩年花完,根本不可能花完,可勁兒花也花不完,尤其學校和科學院不同,學校里水電房租學生都是免費的,光科研上用不了多少錢。按道理到期花不完要交回去,但是沒人愿意交回去,就轉到自己辦的公司里。”上述教師稱。
中國青年報記者查詢到,李寧是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項目(課題)負責人之一。他主持的“973計劃”及“重大科學計劃”項目主要包括:農業動物遺傳育種與克隆的分子生物學基礎研究;豬、雞重要經濟性狀遺傳的分子機制;誘導多功能干細胞(iPS)豬與小型豬疾病模型等。
其中,李寧領銜的“豬、雞重要經濟性狀遺傳的分子機制”課題專項經費為1581萬元,周期3年。這一項目由7個研究課題組成,包括中國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江西農業大學等單位。其中,由李寧主持的“表觀遺傳和miRNA影響性狀形成的機制”的單項課題經費為384萬元。
2014年3月,財新網曾報道,中國農業大學校長柯炳生稱,2013年,中國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科技重大專項經費縮減至4億元,高峰期曾有20億元。報道還稱,有參與轉基因專項管理的專家透露,降幅可能在百分之三四十,甚至更高。
上述教師同樣表示,在去年的轉基因爭議之后,“轉基因專項錢控制得比較緊了,每個項目現在控制不超過300萬元”。
李寧頭上頂著一系列的光環,包括“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學術帶頭人、科技部“973”項目首席科學家和科技部“863”計劃重大專項總體專家組組長、歐盟第5框架計劃PigBioDiv2計劃負責人等。
李寧的介紹及個人簡歷目前仍掛在農大的官方網站上。承擔項目及課題一欄顯示,他“主持國家科學技術部‘973’計劃重大研究項目、‘863’計劃生物領域重大研究項目專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農業部重點攻關項目、北京市科委重大攻關項目、美國USDA科技創新項目、中法科技合作項目、中德科技合作項目以及全球最大的豬育種公司PIC合同研究項目等18項。
7月28日,在西安召開的第34屆國際動物遺傳學大會上,李寧仍被列為大會組委會主席之一。但他并未出席,據證實,李寧名下至少4家公司
李寧的案子目前還在調查中,但是,我們要反思的是為什么一個有著眾多頭銜的教授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國家能做些什么防止這樣的問題。
由http://www.irislcn.com整理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