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互聯網時代到來,經濟瓜分,傳統與現代經濟模式的競爭,在幾百家損失慘重的傳統重工業中,中國鋁業不得以,以降低價格來提高銷量,長此以往,虧損嚴重,以無法支撐現有的局勢。也成為了市場經濟下的犧牲品。中國企業下一步的打算是什么呢?倒閉、借貸、裁員,產品過剩、價格放低,我們難以想象,曾經輝煌的中國鋁業,此時的現狀或許只有習主席能夠救的了。
在2013年,中國鋁業通過政策改革和成本控制等多種手段,轉虧為贏、貿易外銷量增加。但是,今天的狀況不是太良好,公司發布的2014年一季報顯示,今年一季度公司實現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虧損21.57億元,虧損額較去年同期增加11.81億元,上年同期公司虧損9.75億元。
今年中國鋁業主要產品電解鋁和氧化鋁的銷售價格較去年同期分別下降10%和5%左右,這也導致公司虧損增加約13億元。特別是2014年以來,鋁價一度跌落到12500元以下并持續低位徘徊,成為近20年的歷史低點,加上不斷攀升的人力、物料和運輸等成本,使行業內多數企業苦不堪言,國內電解鋁企業一季度的虧損面已經超過90%。中國鋁業前期實施了80萬噸氧化鋁和60萬噸電解鋁的彈性生產來止損,也是無奈之舉。
鋁價持續低位徘徊,成為近20年的歷史低點,國內電解鋁企業一季度的虧損面已經超過90%。
去年共有213家公司凈利潤出現虧損,但一季報時凈利潤虧損的公司擴大至466家,雖然在A股市場上,上市公司業績“變臉”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但是,僅僅轉過一個季度的時間,虧損企業的數量便激增,這確實讓人始料未及。除了產能過剩和產品價格下滑外,不斷攀升的人力、物料和運輸等成本也成為壓垮國內電解鋁的最后一根稻草。據高盛測算,以現金成本計算,中國約有50%(合1100萬噸-1200萬噸)鋁產能處在虧損狀態,相當于全球總供應的25%左右。只有實際減產規模能夠達到100萬噸,鋁價的中期前景才會轉好。
鋁價不振產能嚴重過剩
年初至今,國內鋁價已經下跌了10%,F如今,產品過剩。中國鋁業一季度現金流為凈流入1.5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了12.46億元;一季度主導產品電解鋁和氧化鋁制造成本同比分別下降了3%和7%左右;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合計較去年同期降低了10%左右;購建固定資產等長期資產資本性支出現金流較去年同期降低約4億元,降低幅度為17%左右。中國鋁業自救的措施雖未止住虧損,但的確增強了企業的市場抗壓能力。作為行業的龍頭企業,中國鋁業的業績也是行業發展的重要風向標。盡管中鋁在2009年以來開啟了針對金融危機和產能過剩的多輪改革,希望通過調整發展戰略、產業產品結構和強化運營管理來降低成本,實現企業扭虧脫困,但愈演愈烈的行業結構性產能過剩以及工業用電價格的持續上漲等因素,使得包括中鋁在內的多數電解鋁企業苦不堪言。有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實際生產電解鋁2194萬噸,產能利用率為68.56%,過剩率超過30%,產能過剩甚至超過了鋼鐵行業。在產能過剩和網電價格高企的兩面夾擊下,中鋁公司只能吞下巨額虧損的苦果。其實不僅僅是鋁業,鋼材市場也遭受打擊,飽經風霜,誰來給傳統行業一個好的出路呢?
中國的目前狀況不容樂觀,而又有誰會成為2015年經濟變化的犧牲者呢?傳統行業的現狀令人擔憂,國企員工的飯碗那不是那么好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