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線傳媒大舉進軍游戲行業(yè),擬先后控股熱鋒網絡和廣州藍弧,并參股妙趣橫生和仙海科技,共耗資逾7.7億元。伴隨著仙海總裁張旭逝世 光線傳媒立即對該公司采取了收購。我們無法猜測利益的驅動下,我們所謂的人類究竟還在乎什么?
仙海科技在某招聘網站上發(fā)布的招聘公告,持續(xù)更新到10月6日。在用人標準中提到,公司發(fā)展速度快,對人才的素質要求嚴格,壓力與挑戰(zhàn)并存。
“國內游戲市場發(fā)展很快,直逼千億元規(guī)模,但由于游戲公司眾多,游戲產品生命周期較短,且存在被盜版、抄襲的現(xiàn)象,加之玩家轉化成本低,游戲行業(yè)競爭非常激烈,研發(fā)人員特別是高管團隊每天都好像有個"千斤頂"壓在肩上。”薛永峰稱。一些高成長的游戲公司特別受資本市場的追捧,但在被高價“迎娶”的同時,高管團隊則面臨著完成高額業(yè)績承諾的壓力。
光線傳媒擬控股的熱鋒網絡和廣州藍弧承諾未來三年實現(xiàn)的凈利潤或稅后凈利潤分別約為1.32億元和1億元,但去年廣州藍弧還在虧損中,熱鋒網絡的凈利潤也只有383萬元。雖然光線傳媒并沒有提到仙海科技日后的業(yè)績承諾,但11.5億元的整體估值評判依據(jù)之一就是仙海科技的未來盈利狀況。
“去年底,仙海科技的凈資產為6817萬元,這意味著光線傳媒上述并購的溢價率在1587%左右,可以看出仙海科技高管團隊承擔完成業(yè)績的壓力。”彭侃稱。仙海科技也在訃告中指出,總裁張旭的離世源于數(shù)日過度勞累,這也再次引起投資者對“過勞死”的關注。
光線傳媒收購仙海,是否能夠完成前總裁的夢想呢?作為一名中國人,對于游戲的操作者并不表示贊同,游戲給我們帶來的更多的是負面影響,但是利益的驅動下,我們中國人,又不得不這樣做,雖然知道是錯的。
由搜管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