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十月份,國家發改委價格司高管已有5名被帶走,偌大的價格司只剩下一名巡視員和一名副巡視員兩名司局級領導。 價格司權力過大,項目價格審批存在巨大的尋租空間,多名被查官員極有可能牽扯其中。這是被調查的主要原因。
8月24日,司長曹長慶被帶走調查。9月22日,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原副巡視員郭劍英被帶走調查。9月28日,剛剛接替曹長慶擔任司長的劉振秋,以及周望軍和李才華兩名副司長有也被帶走,問題肯定有。希望政府能夠換大家一個公道。
價格審批和核準在外界看來,神秘莫測。只要價格不是完全市場化形成,或者政府的價格管理方式對市場考慮不夠,都存在差價,差價部分就會滋生尋租。一名電力企業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稱,即使在新的投資目錄出臺,審批、核準權下放和取消后,還是要到主管部門去批項目,在標桿電價內,也有因機組的環保效果和性能差別造成的不同價格,不同價格意味著不同的回報率。一些大型能源央企都有人員常駐在發改委,以隨時提交項目和投資所需要的材料,做好銜接。當然,很多腐敗發生在個人之間,靠個人關系維系,外界很難窺見詳細過程。
目前外界猜測,價格司涉事官員是卷入醫藥領域的腐敗。是否卷入了能源項目,公開資料尚無涉及。能源局卷入腐敗的官員也不全是審批本身的腐敗。不過上述能源官員對記者稱,因為標桿價格、項目成本核定都由價格司負責,造成能源項目的審核在不同部門之間一直有爭奪,但最重要的顯然是價格。
海上風電價格就是一例,能源局的規劃中提出的發展目標很大,但海上風電標桿電價一直到最近才出,出臺之前,規劃目標其實沒什么用,開發商都盯著價格計算收益率。至于開發商與政府官員之間存在的利益關系,該如何衡量,我們確實也無法知曉。為了自己的私利,而至人民幸福與不顧的官員還是大有人在。作為價格司的高管該如何掂量這其中的分量呢?
由搜管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