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民告官,難倒山,好像一直以來,老百姓在遇到不平的事情只要面對的是有權利的對手,幾乎就不抱什么希望了,因為在老百姓眼里,權勢,就是衡量對錯的標準。但是,也并不是所有的官都是讓人憤恨的,近日,鄧州市人民法院院長李亞欽因連續工作16小時,最終累到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這位普通的法院院長在遺體告別時,鄧州市上千名群眾自發冒雨為這位他們心中的好院長送行。
一般只要是去過鄧州市法院的老百姓都知道,在那里,李亞欽的工作是開放的,他每周一雷打不動在立案二庭接訪,其他時刻沒有特殊任務,他隨時招待來訪大眾,李亞欽的搭檔劉夏蓮通知記者,“李院長在接訪的時分,不論作業的大小,誨人不倦地聽大眾的言語嘮叨,每一位來訪大眾他都會耐心腸聽完”。
鄧州市法院立案二庭副廳長李雙雁稱,李院長常常說他自己也是個農村孩子,所以很清楚老百姓往法院跑一趟很不容易,自己能幫一點是一點,也能給他們一些希望。據了解,僅2014年,李亞欽院長招待群眾就有187次,對于每件群眾的事情,他都了解的一清二楚,是院里出了名的"活檔案"。對于一個縣級市法院的一把手來說,多數人應當以為他的家庭應當很不錯,可是在采訪時,記者來到了他的老家發現,現實恰好相反。
老家在南陽社旗縣興隆鎮張崗村的李亞欽,早年失怙,家中兄弟姐妹總共6個,他排行老四,1988年結業于武漢大學法律系。記者來到他媽媽的居處時,他81 歲的老媽媽現已聲淚俱下。后來他媽媽稱,李亞欽是家中僅有的大學生,十分孝順,可是自從參加作業以后,“常常回來給我送藥,可是從來沒有待時刻長過,哪怕是在家吃頓飯的時分都少”。
李亞欽的老婆范軍稱,“自打結婚以后,就沒有一同出去玩過,本年本想著十一去杭州看看女兒,趁便玩玩,可是他就出事了”。范軍還通知記者,李亞欽常說,老大眾都不簡單,他最恨“吃原告,吃被告的法官”。10月31日,我們在李亞欽的單位看到了一個筆記本,上面的最終一頁寫著他臨終前的最終幾個字:“在推進‘一村四警’、‘一村一法官’上下功夫,進步大眾滿意度”。
我們很欣慰身邊還有這樣的父母官,我們也痛心這樣真正在為人民服務,為老百姓做實事的好官離我們而去,或許作為一個兒子,一個丈夫以及一個父親,他虧欠家里的還有很多,但是作為老百姓心中的父母官,他所付出的太多太多,他對得起老百姓對他的信任和期望。我們也希望身邊能有更多想李亞欽這樣的好官,真正讓老百姓靠得住。
以上內容由 www.irislcn.com 整理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