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戶籍準則首先就是一個掛號準則。一個人出世就要憑著出世證掛號,等于向祖國簽到“我來了”,半途到一個地方去,就是搬遷準則,從某種意義上說,戶籍在記載一個人的終身。昨日,省政府網站公布《關于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取消農業戶口、非農業戶口性質區分,全省將實行居住證制度。
《意見》提出,我省取消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性質區別,一致掛號為居民戶口。而在鄭州試行的寓居證準則,也將全省推廣。只需公民脫離常住戶口所在地到其他設區的市級以上城市寓居半年以上的,就可在寓居地申領寓居證。
據鄭州市公安局治安支隊一工作人員介紹,流動人口持居住證可以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務項目有10項:按照規定享受職業技能培訓和公共就業服務;育齡夫妻依法享受國家規定的計劃生育基本項目的免費服務;傳染病防治和婦女兒童保健服務;參加居住地專業技術職務的任職資格評定或者考試、職業(執業)資格考試、職業 (執業)資格登記;在居住地辦理機動車注冊手續,并可按照規定參加駕駛培訓、申領機動車駕駛證;其子女可以享受與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相關的入學政策;居住一年以上且符合保障條件的可以申請公共租賃住房;可以在鄭辦理出入境相關業務;可享受與鄭州市居民同等待遇的保險賠付;經市政府確定可以享有的其他權益和公共服務。
在《2013年河南人員開展陳述》中指出,到2013年年底,我省總人員為1.06億人,2013年全省鄉鎮常住人員4123萬人。人員進城,對城市交通、教學等公共設施的應戰可想而知。據了解,鄭州已戶改13年,暫住人員翻了近7倍,當前活動人員占全省活動人員一半以上,且以每年25% 的速度遞增,鄭州市常住人員已達近千萬。
作為省會城市,鄭州已變成河南消除城鄉壁壘的天然樣本,為了圓更多人的城市夢,自2013年 11月1日起,鄭州市已開端推廣新版寓居證,公安機關已免費發放IC卡寓居證50余萬張,加上原來處理的老版紙質寓居證,當前共有300多萬活動人員通過寓居證獲益,享用到政府供給的根本公共效勞,這張“卡片”也被外來人員看成是鄭州戶籍變革的過渡。
其實,戶口只是一張紙,人們真正關心的,是戶籍制度后面所包含的社會福利和待遇。農人進城,首先要解決的是飯碗問題,咋樣能找到作業、找到好作業?與城里人競爭,得先提高技能,所以我省免費為進城落戶的農業搬運人員處理工作賦閑掛號,并憑證享用工作介紹、工作訓練補貼。進城后未持續升學的初高中畢業生可免費參與勞作準備訓練。契合工作艱難人員斷定條件的,享用公益性崗位安頓等工作幫助效勞,城里人打拼是為下一代,進城農人懷著相同的愿望?墒聦嵣,很多隨遷后代不能享用到公正的教學權力。在這個問題上,這次《意見》提到了“對等”二字:確保隨遷后代對等接受義務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