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來,國家政府包括社會越來越多關乎民生的決策開始"聽從民意",尤其是近年來關于假期的問題,一大波調查問卷紛紛拋向網友,今年,問題又來了,尤其是馬上臨近年末,關于2015除夕放不放假的問題也是眾多網友關心重視的一大問題,可是,問卷明顯的結果卻遲遲難以得到相應的實現和措施,讓網友不禁紛紛開始吐槽所謂的"調查問卷"。
其實,所謂民意調查的成果,往往會經過新聞媒體的廣泛宣揚,形成積極的輿論影響,進而影響公共政策的擬定。下面,我們就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這份問卷的內容:
我國新年法定節假期共放假3天,經過調休構成7天長假。您希望新年3天法定節假期是歲除(大年三十)至正月初二放假,仍是正月初一至初三放假?仍是無所謂?三選一。別的兩個選項分別是“您的年紀”和“您的工作”。
新浪查詢顯現:到7日晚21時,72%的參加投票者支撐歲除至初二為法定假期,21.1%的投票者挑選初一至初三。若以此成果,今年新年長假也許為歲除至初六(加上4天調休)。
牽掛草莓的cake:“二十三一直放到十五才契合傳統。”
頭條微博:“即使歲除未被列入法定假期,多數單位為照看員工也會挑選放假”。
古皖居士:“我情愿國慶只休三天,新年多休四天。”
瓷娃娃511:“歲除必須放,老祖宗的規矩呀!”
孫云香:“歲除上班仍是過年嗎?或許歲除夜坐火車啥的再往家里奔,家里人還得揪著心惦記著。”
同時,人民日報也發出心聲:“新年放假組織網絡查詢,當前約七成參加者支撐歲除放假。‘吃上年夜飯’的激烈訴求,折射大眾對守護團圓的巴望、對親情團聚的期盼。一年太長,留給家人能有幾日時光?傾聽民聲,莫忘初心,現代化途中,請將傳統安放。”
根據近幾年國務院發布的放假組織通知,成果發現從2011年起新年放假組織都是從歲除至大年初六。假如歷來歲除都放假,只是上一年假期辦“偶爾為之”,“歲除放不放假”這個查詢科學嗎?有含義嗎?契合民意嗎?當有兩成投票者還挑選歲除要上班,初一至初三放假,那七成需求歲除放假的網友必定一頭霧水。
2008年07月31日《中國青年報》宣布署名談論《民意的效果不在精確與否》,作者鄧玉景提出:“‘真實的民意’一定是一切利益有關方定見的科學歸納。并且,條件是有關利益個別至多只要一票權力。只是網民的定見,或許只是某個小圈子的定見,我以為在大多數時分只能說是‘真實的民意’的一部分。”疑問來了,網絡查詢很難反映所謂“一票權力”,“新年歇幾天”的查詢沒有一套較完善的機制,就無法保證一切有投票權的利益個別都能精確投票。就像《民意的效果不在精確與否》中提到的:“不論怎么努力,都不太也許完成信息徹底對稱,無論怎么去保證,有投票權的利益個別的稟賦區別,比方不理解投票意味著啥,不明白怎么去投票,都會存在。”
所以,想要民意調查成果得到充分的保證和有效實施,得有一個相對科學的機制,以保證調查本身的價值和意義。
以上內容由www.irislcn.com整理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