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免费视频_果贷一区二区三区在线_成人欧美日韩免费视频_最近资源中文字幕4

按分類瀏覽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發布日期:2013-12-10  瀏覽次數:392
核心提示:油漆罐改造難技術高、成本大檢測難。長線輸氣管道的檢測費用相當巨大,一般的企業難以完成。
   改線受制土地財政審批難離居民樓近被占壓解決難城市已成型系統改造難技術高、成本大檢測難

  [ 管道要改線,首先需要城市規劃部門審批,而這種審批往往因為“只有責任、沒有利益”而難以完成,也受到“土地財政”的制約。“審批很難,政府如果不給規劃選址,企業是沒法遷移的。” ]

  “11·22”中石化黃島爆燃事故已經過去了一周,但關于油氣管網運營和維護的爭議仍在繼續。

  近日有消息稱,國家能源局今年的確在研究把天然氣管網獨立的可能性,由專門的機構來負責其投資、建設、運營。但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油氣專家則認為,正是發生了爆燃事故,這一環節更不能由其他新的主體參與運營,這一行業投入和運營成本巨大,沒有實力和經驗的實體難擔重任。

  事實上,即便變更運營主體,管網修建和檢測依然面臨著諸多難題。

  “有管道意味著有風險,天然氣、石油管道都是要有安全距離的,一旦建管網,對于地方政府來說,可能兩三百米的土地就不能賣了。誰都(希望)你最好別建我這里,不然這塊地就廢掉了。” 華東地區一家燃氣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

  此外,該負責人還介紹,目前國內在管道檢測領域較為權威的是中國特檢院,他們會提供各項“菜單”,防腐層有沒有漏點、找固定點抽查看壁厚情況、標志樁有沒有偏離管道位置、應急保護的電位是否正常。“但每個公司的選擇都不一樣。就像體檢一樣,可以選擇不同的套餐,那一般企業就只會做一些基礎的體檢,不可能去做核磁共振,拍個X光就可以。”

  “一挖全是管線”

  “管網離居民樓近,被占壓,這在市區很普遍,根本解決不了,沒有哪個燃氣公司敢說沒有占壓,因為就這么點地兒。” 上述華東地區一家燃氣公司負責人對記者表示,改造管網并不現實。

  他介紹,管道要改線,首先需要城市規劃部門審批,而這種審批往往因為“只有責任、沒有利益”而難以完成,也受到“土地財政”的制約。“審批很難,政府如果不給規劃選址,企業是沒法遷移的。”

  在落實規劃選址后,企業要承擔改遷費用,包括了拆遷補償,而這還是要靠政府的強制介入。

  管道設備研發與銷售的上市公司納川股份(300198.SZ)的一名人士告訴記者,在管線改造中,比較麻煩的是涉及到拆遷和資金投入的部分,包括與涉及管線改造的居民及相關方進行交涉等。

  但上述燃氣公司負責人稱,由于大多數城市已經成型,即使有資金,也很難系統進行改造,“一挖全是管線,電力、電信、自來水等的管線。”

  青島市政府副秘書長郭繼山就表示,黃島管線情況非常復雜,至少鋪設了11條各類管線。

  “國外都和防空洞一樣,人是能在里面走的,是明的管線,工人每天走一遍,要發現腐蝕也比較容易,當然造價、投入力度也比較大,而且并不是全部的都這樣,可能在一些干線、主線上是這樣。”這名負責人說。

  大規模改造難以實現,小規模修復亦需要檢測相關領域的完善。

  “修復是可以的,但首先要檢測、發現出來哪一段出現腐蝕,有一些要發生泄漏了才知道,地下管道不滲漏到一定量,要發現也是比較難的。”上述燃氣公司負責人說,對于地下管網的檢測,如果沒有先進的技術,難以發現弊病,尤其對于氣管來說“在泥土里面躥來躥去”,找到漏點都很難。“就跟我們水龍頭一樣,水如果只是一滴一滴地漏,水表是不走的。”

  對于一些長線輸氣管道來說,可以通過清管器、收發球筒測出和處理管道里面的腐蝕、臟物,但這只能在一些長輸干線上有設置,市區的管線里是做不了的。“長輸管線就像一條腸子可以貫通,但市區管線就像一條毛細血管,有很多分叉,根本塞不進。”該負責人稱。

  上述用于長線輸氣管道的檢測費用相當巨大,一般的企業難以完成。而對市政支線而言,“我們只能一年測一次有沒有輕的防腐層破損,四年再重點測一次。不可能把防腐層都剝掉,只能抽一兩個點來看看管壁有沒有問題,有可能剛好沒測到腐蝕的點。”他說。

  管網獨立難

  根據公開信息,目前我國油氣管網總里程達10.6萬公里,其中,中石油管網里程達6.7萬公里,中石化超過3萬公里,中海油約為3000公里。

  “一體化壟斷是不合理的。”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認為,青島爆燃事故背后顯示的是,石油企業一直比較重視上游、下游這兩端,而國外大多一地一套管網,拆分出來獨立管理。“譬如在我這里經過,我就要收費,和高速公路收費一樣。”

  他認為,獨立出來并不一定是不出事故,但管理的企業會更加關注。“國外法律法規對這塊的問責是很嚴厲的。一旦出一個事故,公司基本就垮了,周邊居民可以告他們。”

  事實上,關于油氣管道業務的歸屬問題在中石油、中石化1998年成立之時就有討論。

  在中海油首席能源研究員陳衛東看來,最近管道業務分拆再次被高分貝提出來,和減煤增氣的能源結構轉型、管道運輸成本和監管等問題有關。

  陳衛東曾在媒體上表示,油氣管道體系的改革還遠未到“時不我待”的時點。“三家石油央企的責任感和主人翁精神還沒有完全消退,仍可繼續超常的管道建設投資。”他認為,更重要的是,只有上游的寡頭壟斷打破,中游管網才可能形成市場化的議價談判能力。

  中國石油大學一名教授認為,在此次事故后,石油企業會更重視管道的修復、改造和更新。“做好管網,可以獲取穩定的現金流。這些管道資產是可以獲益的,我認為反倒是不易分離的。油氣企業不會不重視這塊,因為這是他們競爭最大的籌碼,比資源更重要,資源可以進口,但管道不行。”

  他表示,青島爆燃事故中,原油管道泄漏是重要誘因,但背后有更復雜的背景。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會展 13890505561
熱線 400-8088-659
客服 1977554587
反饋
APP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