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軋鍛部,受生產線設計、設備安裝、生產經驗和行業認知等多種因素的制約,軋鍛部廣大職工強化培訓、苦學深鉆,不斷總結和固化工藝技術,并積極引進外部專家和技術骨干,開展導師帶徒、崗位練兵、技能競賽等活動,在“過三關”(設備關、質量關、技術關)的道路上,快速突破和推進。但在軋制一些特殊材質和型號的鋼管時,出現的鵝頭彎、內翹皮、點狀壁薄的卡脖子質量問題,不僅嚴重影響了市場的進一步拓展,而且造成了慘痛的質量損失,問題長期沒有得到解決。
今年上半年,軋鋼老技師于春林調入軋鍛部,負責設備技改和管理工作,一上任,這些技術難題就接踵而來壓到肩上,面對新工藝、新設備、新技術要求,他白天一身油、一身汗與維修人員摸爬滾打在一起,晚上獨自查閱各種設備參數和性能,并與檢修時的紀錄一一核對,有時,半夜自己又去反復測量和比對,憑借數十年軋鋼改造技術和經驗,一個個設備缺陷和問題,被挖掘出來,并形成一套完整的技改方案,在實業部領導的大力支持和操作工積極配合下,逐項得以實施改造。
針對鋼管鵝頭彎的問題,他發現三個主要環節的偏差,一是管坯加工定心偏差,二是穿孔機、軋管機上下導盤直徑尺寸偏差,三是定徑輥尺寸及定徑機架不同心等問題。于是,提出管坯機加工糾正管坯定心偏心問題,很快得到解決;帶來維修工把所有上下導盤按同一尺寸進行配對和加工,按配對進行使用;改變對定徑輥車削加工模式,制定出一個標準的車削制度統一進行加工,同時,對使用定徑機架銅滑板統一找平,確保在一條直線的同心。改造完畢后,鋼管鵝頭彎問題迅速得到解決,厚壁管鋼管鵝頭彎問題由30-40%降低到0。
針對鉆桿生產產生的內翹皮和點狀壁薄問題,經過反復排查,發現最大的癥結在穿孔機軋制過程中,頂頭處于不穩定狀態,造成內螺旋、內翹皮等問題,后道工序基本無法消除,造成較大質量缺陷和損失。于是,經過反復探索和試驗,獎頂頭插銷式連接,進行螺旋式連接改造,徹底解決了穿孔過程中產生管壁不均問題,內翹皮及點狀壁薄缺陷迎刃而解,徹底擺脫了這一質量問題的束縛,生產效率、產品合格率大幅度提升。
針對頂頭使用壽命短、更換頻繁等問題,他找到了頂頭冷卻系統存在的缺陷,設計并組織對頂頭冷卻水回流方式進行改造,由頭部接口處排水改為頂頭尾部排水,大大改善了冷卻效果,頂頭壽命由80支/個提升到400支/個以上,最高達到500支/個。不僅極大地提高了頂頭命使用壽而且,而且生產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鑄管老技師于春林的學習精神和鉆研技改的能力得到了廣大職工的稱贊,他嚴謹扎實的工作態度和良好的工作作風成為員工們工作的榜樣。
在這里,我們也應該為老技師于春林點個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