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五金軸承工藝技術發展緩慢
我國五金軸承工業制造工藝和工藝裝備技術不成熟,自動化水平低,據說全國生產線數量僅200多條,大多數企業,尤其是國有老企業中作為生產主力的仍是傳統設備。對軸承壽命和可靠性至關重要的先進熱處理工藝和裝備,如控制氣氛保護加熱、雙細化、貝氏體淬火等覆蓋率低,許多技術難題攻關未能取得突破。身為國土面積世界第三的大國僅能維持這樣的生產能力是不足以推動整個國家機器高速運轉的,更別談類似“三年超英,五年超美”的三年計劃、五年計劃了,也許三百年計劃、五百年計劃更切實際。

軸承鋼的質量亟待提高,現如今軸承鋼新鋼種的研發,相關技術的研發,尚不能適應軸承產品水平和質量提高的要求。因而造成工序能力指數低,產品加工尺寸離散度大,產品內在質量不穩定而影響軸承的精度、性能、壽命和可靠性。
整體發展速度緩慢,企業投入高端磨具的開發大大不足,這就使得對一些高質量軸承加工生產企業來說,選擇國外同類優質產品是唯一出路。無奈之下,磨料磨具喪失較大部分應用商。而軸承企業與磨具生產企業貧乏的交流使得這中差距越來越大。
總的來說,我國制造業仍處于上升階段,這是一個浩大的工程,完成這個工程需要幾代人的努力,從八十年代興起到如今逐漸步入正軌,速度中規中矩,不溫不火,有虛胖的癥狀,但這不應該動搖民族工業的信心,打好地基才能蓋通天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