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規劃鉛鋅行業范圍:根據韶關市各行業主要重金屬污染物產排狀況、清潔生產水平及重金屬防治的要求需求,將鉛鋅采選、鉛鋅冶煉、鉛鋅材深加工以及資源再生等作為韶關市鉛鋅行業范圍。
所在地區:廣東
項目進程:擬定籌劃
現根據國家環保總局2006年發布的《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環發[2006]28號)文件的有關規定,對該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主要內容、評價結論等進行第二次公示,以便征求廣大公眾的意見和建議。公示內容如下:
一、規劃名稱及情況簡述
韶關市發改局根據韶關市經濟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和韶關市委、市政府的有關精神,結合國家、省有色金屬產業振興規劃的戰略舉措和韶關市鉛鋅行業發展現狀,編制了《韶關市鉛鋅行業發展規劃(2011-2020)》。
規劃名稱:韶關市鉛鋅行業發展規劃(2011~2020年)
規劃單位:韶關市發展和改革局
規劃區位及范圍:整個韶關市行政區所轄面積范圍(總面積為18598km2,其中市區面積344.75 km2,建成區47.48 km2),常住人口310萬人。
規劃年限:規劃年限為2011-2020年;基準年為2010年,近期目標年為2015年,遠期目標年為2020年。
規劃鉛鋅行業范圍:根據韶關市各行業主要重金屬污染物產排狀況、清潔生產水平及重金屬防治的要求需求,將鉛鋅采選、鉛鋅冶煉、鉛鋅材深加工以及資源再生等作為韶關市鉛鋅行業范圍。
產業發展定位:
(1)三大主業
重點發展鉛鋅采選、鉛鋅冶煉、鉛鋅材深加工三大主業。
(2)三大項目
著力建設鉛鋅礦開采、鉛鋅冶煉、循環經濟三大項目。
(3)重要基地
引導資源合理重組,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做大做強韶關鉛鋅行業,把韶關建設成為結構合理、特色明顯、競爭力強的全國鉛鋅產業重要基地。規劃主要建設始興縣鉛鋅冶煉產業及有色金屬深加工基地、丹霞冶煉廠鋅冶煉產業基地、凡口鉛鋅礦區、仁化縣有色金屬循環經濟產業園、粵北危險廢物處置中心和翁源縣翁城鎮鉛酸蓄電池制造基地等6個鉛鋅產業基地。
規劃目標:
(1)經濟目標
1)近期目標,至2015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40億元以上,年均增長18.5%。
2)遠期目標,至2020年,實現主營業務收846億元以上,年均增長20%。
(2)結構優化目標
擴大企業規模,在政策上對中小企業融資、技術開發、國際化經營、抵御市場風浪方面給予支持。重視行業低水平重復建設問題,在鉛鋅礦開采、冶煉企業中對落后產能予以淘汰。鼓勵引進先進加工設備,對企業研發給予資金支持。對上游的礦產品開發和下游的深精加工環節增加投入,提升行業整體競爭力。
(3)技術進步目標
2020年韶關市鉛鋅行業工藝技術裝備全部接近或達到國內先進水平,主要經濟技術指標接近或達到國內先進水平,部分處于國內領先水平。主要骨干企業整體水平達到國內先進水平,行業整體水平力爭達到全國平均水平。
(4)節能減排目標
貫徹“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思想,在鉛鋅循環利用、節能和能源循環利用、節水和水資源循環利用,以及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的基礎上,通過清潔生產,盡可能地減少SO2、NO2、煙粉塵、重金屬、廢水、噪聲等污染物的產生量和排放量,減少對環境的污染,改善環境質量。同時,對生產過程中不得不產生的污染物,采用國內、國際先進的環保治理技術和設備,對其進行嚴格治理,使污染影響程度最小化。
2020年全市鉛鋅工業企業,工業污染排放總量在現有基礎上再削減10%;工業水復用率提高到90%以上。粗鉛冶煉硫回收利用率達到95%。全行業“三廢”排放達標率100%。鉛鋅企業環保設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廢渣全部資源化,廢水全部實現循環利用。企業各工序能耗指標低于國家標準的限額值。
規劃重點:
(1)主導發展鉛鋅采選冶煉業;
(2)加快發展資源循環利用業。
規劃內容:
韶關市鉛鋅行業按照資源保障、市場導向、項目帶動、扶大壓小、延伸產業原則,規劃期實施產業結構調整。
二、規劃對環境可能造成的影響
生態環境:鉛鋅行業規劃的建設將給整個韶關區域的生態和環境保護帶來一定的壓力,規劃實施后由于區域土地利用類型改變、資源能源消耗增加、工業生產排污和人員集聚等因素對區域生態與環境產生不利的累積影響,引起區域生態和環境質量的下降,但不會帶來顯著的、毀滅性的危害。
大氣環境:規劃實施后大氣污染物主要來自金屬礦開采、選礦、冶煉以及資源回收利用行業,通過模型預測可知,到本規劃實施期末(2020年),規劃的各重點園區(基地)排放的大氣常規污染物以及Pb等重金屬污染物不會對區域環境空氣質量造成明顯不良影響,其環境空氣影響在可接受范圍內。
水環境:主要水污染物主要來自金屬礦開采、選礦以及電鍍行業,通過預測分析可知,規劃實施后,各集群排放的水污染物不會對韶關市主要河流的水環境質量造成明顯不良影響,其水環境影響在可接受范圍內。
聲環境:規劃的各個項目全部建成后,各種生產設備的噪聲,對周圍環境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其中一些大型生產設備,特別是機加工設備,空壓機以及各類機床等的噪聲影響都很大。工業企業應加強隔聲、消聲、減震等措施,嚴格按照《以噪聲污染為主的工業企業衛生防護距離標準》(GB 18083-2000)建設廠區,則對周圍聲環境的影響能降到最低。
固體廢物:本產業發展規劃產生的固體廢物對環境可能產生的長期影響主要來自運營期。工業固體廢物如果不加以再生利用,直接堆放或填埋處理必然浪費大量土地資源,并可能造成一定的污染。如若處理不及時,則會產生不良影響。
土壤環境:規劃實施對土壤重金屬的影響主要來自規劃相關活動——選礦過程。選礦過程中會排出大量的尾礦,這些尾礦通常散堆或建庫堆放于露天,長年日曬雨淋,尾礦中的各種有害成分發生遷移,造成周邊土壤、水源和大氣的嚴重污染和破壞。露天自然堆放的尾礦在雨水、陽光、空氣的長期作用下,發生復雜的化學反應,產生多種污染物,污染水體、土壤、大氣。
三、規劃優化調整建議
規劃優化調整建議如下:
(1)確保規劃范圍內居民的拆遷安置計劃
由于擬議規劃的實施及規劃范圍內部分不滿足衛生防護距離的村落需進行搬遷,因此在規劃方案中需確保規劃范圍內居民的拆遷安置計劃,保障規劃范圍內居民的合法權益,推動規劃范圍內涉重金屬產業的發展建設。
(2)規劃范圍土地利用規劃與上層規劃協商調整
規劃范圍的土地利用規劃與《韶關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10-2020年)》相符,因此擬議規劃不需對土地利用規劃進行調整。
(3)規劃范圍功能布局基本合理
規劃范圍內避開了生態嚴格控制區、自然保護區、水源保護區、風景名勝及生態脆弱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等敏感區域。重點發展工業園區,建設涉重金屬產業基地,依托園區和基地的循環經濟產業優勢,一方面增加了規劃范圍的工業用地面積,增加經濟收益;另一方面也避免工業區對居住用地等的影響。因此規劃范圍對環境的影響較小。
(4)加快規劃范圍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污染物集中治理
對于規劃范圍內規劃重點發展的園區和基地,建議盡快完善規劃范圍中相關污水管網及集中供熱配套設施的建設,嚴格執行“三同時”制度,確保規劃范圍運營時,產生的廢(污)水、廢氣、固體廢物都能夠得到有效的治理,達標排放。
同時,從改善區域環境空氣質量的角度出發,規劃范圍應采取有效的環保措施控制SO2、NO2的排放,按電氣化方向發展,這是控制大氣污染、保護環境的重要途徑。
(5)加強污染防治及環境風險防范
規劃范圍的開發將使各類污染物負荷大幅增加,因此規劃范圍的污染防治問題必須得到重視,規劃的項目應優先選擇節能型及清潔生產型企業,水、氣排放均應嚴格實施濃度控制和總量控制。并且應做好相關的應急預案,以備緊急情況出現有章法可依。
四、預防和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
水環境污染防治措施:
(1)節水降耗,減少排污量;
(2)實施水污染物總量控制;
(3)清污分流、排污管網規范化;
(4)園區(基地)內企業或保留的單獨企業產生含鉛(Pb)、汞(Hg)、鎘(Cd)和類金屬砷(As)重金屬生產廢水經各自處理后全部回用,不得外排。
大氣環境污染防治措施:
(1)制定合理的能源政策;
(2)鉛鋅礦采選業,鉛鋅冶煉、加工產業,鉛酸蓄電池產業,資源循環再生利用產業等涉及鉛鋅的行業分別制定相應的大氣污染控制措施;
聲環境減緩措施:
(1)企業建設過程中對高噪聲設備實行“三同時”;
(2)加強環境噪聲污染防治管理;
(3)噪聲污染防治措施:①吸聲;②隔聲;③消聲;④減振。
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措施:
所有固體廢物在盡量回收利用的前提下,不可利用的部分都要達到100%處置的目標。
生態保護與生態恢復措施:
(1)制定相應的礦山水土保持與生態保護措施;
(2)因地制宜植樹進行生態恢復,做到邊開采邊綠化防護;
(3)加強礦山生態保護管理及資金落實;
(4)礦山采終后加快生態恢復建設;
(5)閉坑礦山因地制宜綜合利用;
(6)實施土壤修復和植被恢復工程,開展重金屬污染防治科研研究。
五、環境影響評價結論要點
通過分析,按照本評價所提出的原則與建議對規劃范圍布局以及土地利用規劃進行優化調整、優化規劃目標和加強污染防治及環境風險防范保障措施,并在規劃實施過程中采取適當的環境影響減緩措施,則該規劃的環境保護影響在可接受范圍內。從環境角度,該規劃是可行的。
六、公眾查閱環境影響報告書簡本的方式和期限
任何單位和個人均可通過來電、來信、來訪或發送E-mail等方式向規劃編制單位或環評單位聯系查閱報告書簡本、索取補充信息和反映個人、團體意見。公眾提出意見的起止時間為本公告發布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信函以郵戳日期為準)。
本公示有效時間2013年8月7日-2013年8月23日。
七、委托單位名稱和聯系方式
韶關市環保局
地址:韶關市新華北路36號 聯系人:陳卓
聯系電話:0751-8877811 聯系郵箱:sghbjspk@163.com
八、環境影響評價單位名稱和聯系方式
北京礦冶研究總院
地 址:北京市南四環西路188號總部基地十八區23號樓1210室
聯系人:林星杰
聯系電話:010-63299490 聯系郵箱:xingjielin@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