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鋼件在澆鑄過程中產生的缺陷雖然與鋼錠澆注產生的缺陷類似,但它們仍屬工藝缺陷,常見的工藝缺陷有氣孔、夾雜、縮孔、疏松和裂紋等。
(1)氣孔(氣泡):氣孔(氣泡)是由于金屬液含氣量過多,模型潮濕及透氣性不佳而形成的空洞。鑄件中的氣孔分為單個分散氣孔和密集氣孔。
(2)夾雜:夾雜分為非金屬夾雜和金屬夾雜兩類。非金屬夾雜是冶煉時金屬與氣體發生化學反應形成的產物或澆注時耐火材料、型砂等混入鋼液形成的夾雜物。金屬夾雜是異種金屬偶爾落入鋼液中未能溶化而形成的夾雜物。
(3)縮孔:縮孔是由于金屬液冷卻凝固時體積收縮得不到補充而形成的缺陷。縮孔多位于澆冒口附近和截面最大部位或截面突變處。
(4)疏松:由于熔煉不良,鑄模形狀不適當等原因,在鑄鋼件壁厚的中部產生了細的晶界裂紋或者晶界中產生細微的空隙,而形成的疏松結構,這部分晶粒間的結合相當弱(在射線透照底片上形成云霧狀暗影)。
(5)裂紋:裂紋是指鋼液,冷卻過程中由于低熔點雜質過多,加之內應力(熱應力和組織應力)過大使鑄件局部裂開而形成的缺陷。鑄件截面尺寸突變處,應力集中嚴重,易出現裂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