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咨詢熱線:19937876850
再講普通型避雷針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它的發(fā)展歷史。至唐代開始就有了避雷針的雛形,人們將一種類似魚尾巴的銅瓦放在屋頂,用來防止雷電引起的火災。到了宋朝以后,人們使用雷公柱(良好的導電性材料制成)將雷電引入大地,從而起到避雷的作用。
到了近現(xiàn)代,富蘭克林的雷電實驗讓人們對防雷有了更多的信心,普通型避雷針就在這次試驗以后誕生了。在剛開始推廣應用時,很多并不知道避雷針要與接地裝置一起使用,結果導致引雷上身,反而增加了雷電對建筑物的破壞力。
使用避雷針時,一般安裝在樓頂或相對較高的地方。當受到雷擊時,由接閃桿接閃,通過雷電波形處理裝置,設計時外殼與中心接地桿之間因存在3mm間隙,所以構成了耦合電容,同時外殼通過一個電感線圈接地,當下行先導接近接閃器時,由于頻率極高,電感呈開路狀態(tài),電容對高頻呈現(xiàn)短路特性,所以在耦合電容影響下,電場強度在接閃器表面迅速變化,直至觸發(fā)雪崩過程,從而能夠快速將雷電電流導入大地。
當然,并不是說建筑物安裝了普通型避雷針就能萬無一失,所有外部防雷裝置都只能防范直擊雷,感應雷還是會對室內電子設備造成一定的影響,所以雷電防護應全面完善,采取綜合防雷。
文章出處:www.ldfl.cn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