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 33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GB/T 18993.3-2003
冷熱水用氯化聚氯乙烯(PVC-C)管道系統
第3部分:管件
Chlorinated poly(vinyl chloride) piping systems for hot and
cold water installations-Part 3:Fittings
2003-03-05發布 2003-08-01實施
中 華 人 民 共 和 國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發布
GB/T 18993. 3-2003
前言
GB/T 18993-2003標準主要由以下三個部分組成:
冷熱水用氯化聚氯乙烯(PVC-C)管道系統 第1部分:總則
冷熱水用氯化聚氯乙烯(PVC-C)管道系統 第2部分:管材
冷熱水用氯化聚氯乙烯(PVC-C;)管道系統 第3部分:管件
本標準是緊密跟蹤國際標準化組織(ISO/TC 138)“流體輸送用塑料管材、管件和閥門技術委員會”
正在制定的ISO/DIS 15877:1999《冷熱水用塑料管道系統 氯化聚氯乙烯》系列標準動態基礎_r,結合
我國氯化聚氯乙烯管材、管件生產使用實際制定的。
本部分主要技術內容與ISO/DIS 15877-3.2:1999基本相同,主要差異為:
一 一將ISO/DIS 15877:1999第五部分和第七部分的相關內容如系統適應性試驗及熱循環試驗要
求移至本部分。
一一 對于同一管系列S,不同使用條件所對應的不同試驗條件取最高的試驗條件。
一一 增加了定型檢驗。
本部分附錄A為規范性附錄。
本部分由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提出。
本部分由全國塑料制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TC48)歸口。
本部分起草單位:中山環宇實業有限公司、中國佑利管道有限公司、福建亞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
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何安華、張慰峰、胡旭蒼、祝升鋒、魏作友。
GB/T 18993. 3-2003
冷熱水用氯化聚氯乙烯(PVC-C)管道系統
第3部分:管件
范圍
GB/T 18993-2003的本部分規定了以氯化聚氯乙烯樹脂(PVC-C)為主要原料,經注塑成型的冷
熱水用氯化聚氯乙烯管件(以下簡稱管件)的材料、產品分類,技術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和標志、包
裝、運輸、貯存。
本部分與第1,2部分一起適用于工業冷熱水用管道系統。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GB/T 18993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為本部分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
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
部分。
GB/T 1033-1986 塑料密度和相對密度試驗方法
GB/T 9112-1988 鋼制管法蘭類型
GB/T 2828-1987 逐批檢查計數抽樣程序及抽樣表(適用于連續批的檢查)
GB/T 2918-1998 塑料試樣狀態調節和試驗的標準環境(idt ISO 291:1997)
GB/T 6111-2003 流體輸送用熱塑性塑料管材耐內壓試驗方法 (idtISO 1167:1996)
GB/T 7306-1987 用螺紋密封的管螺紋(eqv ISO 7-1:1982)
GB/T 8802-2001 熱塑性塑料管材、管件 維卡軟化溫度的測定(eqv ISO 2507:1995)
GB/T 8803-2001 注塑成型硬質聚氯乙烯(PVC-U),氯化聚氯乙烯(PVC-C)、丙烯睛一丁二烯一苯
乙烯三元共聚物(ABS)和丙烯睛一苯乙烯一丙烯酸鹽三元共聚物(ASA)管件 熱烘箱試驗方法
GB/T 8806-1988 塑料管材尺寸測量方法(eqv ISO 3126:1974)
GB/T 17219-1998 生活飲用水輸配水設備及防護材料的安全性評價標準
GB/T 18993. 1--2003 冷熱水用氯化聚氯乙烯(PVC-C)管道系統 第1部分:總則
GB/T 18993. 2-2003 冷熱水用氯化聚氯乙烯(PVC-C)管道系統 第2部分:管材
3 定義、符號和縮略語
本標準采用GB/T 18993. 1-2003給出的定義、符號和縮略語。
4 材料
4.2
生產管件所用的原材料應符合GB/T 18993. 1 -2003規定。
允許使用符合本部分技術要求的本廠回用料。
5 產品分類
5.2
管件按對應的管系列S分為三類:S6.3,S5,S4o
管件按連接形式分為溶劑粘接形管件、法蘭連接形管件及螺紋連接形管件。
GB/T 18993. 3-2003
6 技術要求
6. 1 顏色
由供需雙方協商確定。
6.2 外觀
管件表面應光滑、平整,不允許有裂紋、氣泡、脫皮和明顯的雜質以及嚴重的冷斑、色澤不勻、分解變
色等缺陷。
6.3 不透光性
管件應不透光。
6.4 規格及尺寸
6.4.1 公稱直徑
溶劑粘接型管件承口的內徑與管材的公稱外徑d。相一致。
6.4.2 壁厚
不同管系列的管件體的最小壁厚。mm應符合表1規定。
6.4.3 溶劑粘接園柱形承日尺寸見圖1,尺寸應符合表2的要求
6.4.4 法蘭尺寸應符合圖2、表3的要求。
6.4.5 用于連接的螺紋部分應符合GB/T 7306----19870
6.5 管件的物理性能應符合表4規定
6.6 管件的力學性能應符合表5規定
表5 管件的力學性能
6.7 靜液壓狀態下熱穩定性應符合表6的規定
表6 靜液壓狀態下熱穩定性
6.8 衛生性能
用于輸送飲用水的管件的衛生性能應符合GB/T 17219-1998的規定。
6.9 系統適用性
管件與符合GB/T 18993.2--2003規定的管材連接后應通過內壓和熱循環二項組合試驗。
6.9. 1 內壓試驗應符合表7規定。
表 7 內壓試驗
6.9.2 熱循環試驗應符合表8的規定。
表 8 熱循環試驗
7 試驗方法
7. 1 試驗狀態調節和試驗的標準環境
GB/T 18993. 3-2003
按GB/T 2918-1998規定,溫度為23℃ 士2'C,狀態調節時間不少于24 h,并在此條件下進行
試驗。
7.2 外觀
用肉眼觀察。
7.3 不透光性
將生產管件的材料擠出成管材后,按GB/"r 18993. 2-2003中8.3條進行。
7.4 尺寸測量
管件厚度按GB/T 8806 - 1988規定,其他尺寸用精度不低于0. 02 mm的量具測量。
7.5 密度
按GB/T 1033一1986的4. 1 A法:浸潰法測定。
7.6 維卡軟化溫度
按 GB/T 8802-2001測定。
7.7 烘箱試驗
按GB/T 8803--2001測定。
7.8 靜液壓試驗
7.8. 1 試樣
試樣可由單個管件或由管段和管件組合而成,如果是組合件應取適宜的管材與管件連接作為試樣,
試樣數量二個。試樣的組裝采取溶劑連接或機械連接形式。采用溶劑粘接的管材和管件組件至少要在
常溫下靜置20天,然后在80℃條件下靜置4天,除非膠粘劑生產廠家對靜置時間另有規定。
在管件的非進水口用管堵或機械方式如卡具封堵。
在白身方向有變化的管件(如二通、彎頭)從管件承口口部到管堵(或卡具)間的管材長度應不超過
承日公稱外徑d。的長度。
在白身方向無變化的管件(如異徑接頭、直接)從管件承11臼部到管堵(或卡具)間的管材自由長度
按衷12規定。
表 9 管材的自由長度 單位為毫米
7.8.2 試驗設備
7.8.2. 1 能保證試驗條件的具有恒溫水浴的液壓試驗機。
7.8.2.2 如用機械方式封堵,則卡具應符合下列要求。
能保證試樣在承受規定的內靜壓時,不產生縱向應力。
7.8.3 試驗條件中的溫度、時間及試驗壓力按表J的規定,試驗用介質為水。
7.8.4 試驗方法
按GB/T 6111--2003測定。
7.8.5 試驗結果
在試驗過程中,試樣任何部位不出現滲漏為合格,如果出現管段破裂或連接處滲漏則試驗應重做。
7.9 靜液壓狀態下的熱穩定性試驗
7.9. 1 試驗設備
循環控溫烘箱或恒溫水浴。
GB/T 18993. 3-2003
7.9.2 試驗條件
按表6規定,循環控溫烘箱的平均溫度為90嘴℃,試驗介質內部為水,外部為空氣。有爭議時,采
用恒溫水浴做試驗。
7.9.3 試驗方法
試樣按7.8. 1條處理后取1個,經狀態調節后,安裝在循環控溫烘箱或恒溫水浴內,接入試驗介質,
按GB/ /T 6111----2003規定測試。
7. 10 衛生性能試驗
按GB/T 17219--1998的規定進行。
7. 11 系統適用性試驗
7.11.1 試樣數量為3個。
7. 11.2 內壓試驗。
內壓試驗試樣由管材和管件組合而成,其中至少應包括二種以上的管件,組件的預處理按7. 8. 1條
試驗方法按GB/T 6111--2003規定。試驗介質:管內外均為水。
7. 11.3 熱循環試驗。
按附錄A進行試驗。
檢驗規則
8. 1 產品須經生產廠質量檢驗部門檢驗合格并附有合格標志,方可出廠。
8.2 組批:同一原料、配方和工藝生產的同一規格的管件作為一批。規格尺寸d�鎮32 mm的每批不超
過10 000件,規格尺寸d,>32 mm的每批不超過5 000件。如果生產七天仍不足上述數量,則以七天
的產量或實際生產天數的產量為一批。一次交付可由一批或多批組成,交付時注明批號,同一交付批號
產品為一個交付檢驗批。
8.3 定型檢驗
8.3. 1 分組
按表10規定對管件進行尺寸分組。
表10 管件的尺寸組及公稱外徑范圍
│尺寸組│ 公稱外徑范圍│
│1 │ 20(d�( 63 │
│2 │ 75落 4 鎮 160 │
8.3.2 定型檢驗
定型檢驗的項目為第6章規定的全部技術要求,首次投產或原材料配方、工藝發生重大變化時,按
表10規定選擇每一尺寸組中任一規格的管件進行該項檢驗。
8.4 出廠檢驗
8.4. 1 出廠檢驗項目為外觀、尺寸和6.5條規定的烘箱試驗,6. 6條中的200C,1 h(或600C ,1 h)的靜
液壓試驗。
8.4.2 外觀和尺寸按GB/T 2828-1987采用正常檢驗一次抽樣方案,取一般檢驗水平I,合格質量水
平6. 5,抽樣方案見表ii.
8.4.3 在計數抽樣合格的產品中,隨機抽取足夠樣品進行烘箱試驗和200C,2 h的靜液壓試驗(對試驗
結果有爭議時,做600C ,l h的靜液壓試驗)。
8.5 型式檢驗
8.5. 1 型式檢驗項目為除6. 7條和6. 9條以外的全部技術要求。
GB/T 18993. 3-2003
表 11 抽樣方案
8.5.2 按本標準技術要求,并按8. 4. 2規定對外觀和尺寸進行檢驗,在檢驗合格的樣本中隨機抽取足
夠的樣品進行8. 5. 1條規定的試驗,一般情況下每隔二年進行一次型式檢驗。若有下列情況之一 應進
行x;!}式試驗:
a) 止式生產后,若結構、材料、工藝有較大改變,可能影響產品性能;
卜)) 產品長期停產后恢復生產時;
c) 出廠檢驗結果與上次型式檢驗結果有較大差異時;
d)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部門提出進行型式檢驗的要求時。
8.6 判定規則
外觀和尺寸按表11進行判定,物理力學性能中有一項達不到指標時,則隨機抽取雙倍樣品進行該
項復檢,如仍不合格,則判該批為不合格。用于輸送飲用水的管件衛生指標有一項不合格判為不合
格批。
9 標志、包裝、運輸、貯存
9.1 標志
9.1.1 管件應有下列永久性標記
a) 商標;
b) 產品名稱:應注明原料名稱,例:PVC',-C';用于飲用水的管件,應有明確標識。
日 產品規格:應注明公稱直徑、管系列5,例:
等徑管件標記為:d}20 S5;
異徑管件標記為:d} 40 X 20 S4.
9. 1.2 產品包裝應有下列標志
a) f}'.Ib:廠名J‘址、商標;
曰 本標準號;
c> 產品名稱、規格;
d? 生產日期或生產批號。
9叫2 包裝
一般情況下每個包裝箱內應裝相同品種和規格的管件,每個包裝箱重I不宜超過25kgo
9.3 運輸
管件在運輸時,不得曝曬、沾污、重壓、拋摔和損傷。
9.4 貯存
管件應貯存在室內,遠離熱源,合理放置。
GB/T 18993. 3-2003
附 錄 A
(規范性附錄)
熱循環試驗方法
A. 1 原理
管材和管件按規定要求組裝并承受一定的內壓,在規定次數的溫度交變后,檢查管材和管件連接處
的滲漏情況。
A. 2 設備
試驗設備包括冷熱水交替循環裝置,水流調節裝置,水壓調節裝置,水溫測量裝置以及管道預應力
和固定支撐等設施,必須符合下列要求:
a) 提供的冷水水溫能達到本標準所規定的最低溫度的士5℃范圍;
b) 提供的熱水水溫能達到本標準所規定的最高溫度的士2℃范圍;
c) 冷熱水的交替能在1 min內完成;
d) 試驗組合系統中的水溫變化能控制在規定的范圍內,水壓能保持在本標準規定值的
士0. 05 MPa范圍內(冷熱水轉換時可能出現的水錘除外)。
A. 3 試驗組合系統安裝
試驗組合系統按圖A. 1所示并根據制造廠商推薦的方法進行裝配和固定。如所用管材不能彎曲
成圖A.1中C部分所示的形狀,則C部分按圖A. 2所示進行裝配和固定。
A. 4 試驗組合系統預處理
A. 4. 1 將安裝好的試驗組合系統在230C+2℃的室溫條件下放置至少1 ho
A. 4.2 按相關標準的規定對圖A.1所示A部分施加張力后鎖緊二端的固定支架,使其產生一個恒定
的收縮應力(即預應力,為管道溫度變化 20℃時產生的擴張或收縮的力),本標準要求的預應力
為4.8 MPa.
預應力的推算方法如下:
at=aXATXE ························……(A. 1)
式中:
。— 一預應力,單位為兆帕(MPa) ;
a一一熱膨脹系數,1/K;
OT-- 溫差,單位為開爾文(K);
E-一彈性模量,單位為兆帕(MPa) o
本標準中:a---0. 7 X 10--0 K-`
OT二20 K
E=3 400 MPa
注:預應力值等于溫度下降 20℃時管道所產生的收縮應力。
A. 4. 3 將試驗組合系統充滿冷水驅走空氣。
A.5 試驗步驟
A5.1 將組合系統與試驗設備相連接。
GB/T 18993. 3-2003
A.5.2 起動試驗設備并將水溫和水壓控制在本標準規定范圍內。
A. 5. 3 打開連接閥門開始試驗循環,先冷水后熱水依次進行。
A. 5.4 在前5個循環
a) 調節平衡閥控制循環水的流速,使每個試驗循環人日與出口的水溫差不大于5 *C ;
b) 擰緊和調整連接處,防止任何滲漏。
A.5.5 按本標準完成規定次數的循環,檢查所有連接處,看是否有滲漏。如發生滲漏,記錄發生時間、
類型及位置。
A. 6 試驗報告
a)注明采用本標準的附錄;
b)試驗樣品的名稱、規格尺寸、等級和來源等;
C試驗條件(包括預應力、試驗水溫、試驗水壓一個完整循環及循環的每一部分的時間等);
d)試驗結果,如有滲漏,記錄發生的時間、類型及位置;
e)任何可能影響結果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