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免费视频_果贷一区二区三区在线_成人欧美日韩免费视频_最近资源中文字幕4

按分類瀏覽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各地資訊 » 正文
發布日期:2014-02-19  來源:中國南水北調  瀏覽次數:311
核心提示:賈紹鳳:南水北調確實是一個涉及面非常廣的工程,該工程的建設不僅僅是完成了一項浩大的水利工程,也帶來了多方面的成果。
   經多年建設,南水北調東線一期主體工程已完工,近日正式通水。 據悉,中線一期工程建設進展順利,主體工程將于2014年底基本完工,預計年底通水。

  從2002年開工建設到2013年東線一期通水,南水北調工程已經走過了11個年頭。十多年來,南水北調工程取得了哪些成果?該工程對南北方經濟、社會與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有何意義?圍繞南水北調的相關問題,記者采訪了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水資源研究中心主任賈紹鳳。

     中國社會科學網:長期以來,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勻是困擾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大難題,就目前來看,南水北調給工程沿線地區帶來了哪些變化?請您介紹下南水北調工程對于各地經濟發展、水資源調節、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意義。

  賈紹鳳:海河流域是我國人均水資源量最低的地區,黃河流域、淮河流域也是人均水資源量較低的地區。南水北調東線、中線的主要受水區就是海河、黃河和淮河三大流域的下游地區。南水北調東、中線的建成,可以大大增加這些地區的可供水量,明顯緩解該地區的水資源供求緊張狀況,尤其是可大大增強枯水年的供水能力,對保障該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同時,外調水的輸入,提供了更多的多水源優化配置的空間,為當地水資源的時空調節、優化利用提供了可能。

  在南水北調的水大量進入黃淮海平原后,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該地區“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局面,使被擠占的河流生態用水和超采的地下水將得到一定恢復,這對當地的生態環境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工程沿線水質明顯改善

  中國社會科學網:南水北調不僅僅是一個水利工程,涉及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其中水污染防治一直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請您結合實例談一下南水北調十多年以來在水污染防治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

  賈紹鳳:南水北調確實是一個涉及面非常廣的工程,該工程的建設不僅僅是完成了一項浩大的水利工程,也帶來了多方面的成果。

  為了保證南水北調工程輸送到受水區的水質符合要求,修建了水源區的水污染防治工程、輸水渠沿線的污水截流工程和污水處理工程。這些工程既是為了保證南水北調工程的水質要求,同時也大大促進了相關地區的水污染防治工作。
 
               例如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區丹江口水庫區,為確保水質長期穩定達到Ⅱ類,國家規劃“十二五”期間在丹江口庫區及上游實施污水處理、垃圾處理、水土保持等十大類項目,總投資約120億元,規劃到2015年實現水源區各縣及重點鄉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全覆蓋,重點企業全部完成污染治理和技改升級,水土流失治理面積超過2萬平方公里。

  再如南水北調東線經過的淮河、海河下游都是我國水污染最嚴重的地區,在2002年工程開工之前,沿線江蘇、山東兩省大多數工業和城市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河道,作為南水北調輸水干線的京杭大運河及其支流水質大多為五類或劣五類,南四湖、東平湖污染嚴重,主要指標超標10~180倍。為了保證水質達到Ⅲ類標準,專門規劃了“清水廊道”工程。截至2012年年底,東線黃河以南36個控制斷面全部達到規劃水質目標,達標率為100%,輸水干線基本達到了輸水所要求的Ⅲ類標準。

  推進水資源管理與文物保護

  中國社會科學網:南水北調涉及眾多省份,對沿線水資源管理、文物保護以及移民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請您談一談南水北調工程實施過程中,水資源管理、文物保護以及移民工作的進展情況。

  賈紹鳳:在水資源管理方面,南水北調工程不僅工程規模巨大,而且涉及調出區和調入區眾多省份的復雜利益關系,既給我國的水資源管理帶來了諸多挑戰,又有力促進了我國水資源管理水平的提高。盡管南水北調工程還沒有進入正式運行階段,但其水資源管理的基本原則已經明確:那就是調入區給調出區適當補償,各省市的水量按規劃的多年平均總調水量和各省市分配的水量比例來分配,調入區的本地水資源與外調水量應優化配置,并嚴格控制地下水開發利用,地下水超采區禁止新增地下水取用水量,逐步實現地下水采補平衡。這些制度的落實,對我國水權制度建設、水價制度的完善、地下水的可持續利用管理將是有力的推動。

  在文物保護方面,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南水北調工程當中的文物保護工作。首先,在南水北調水利規劃設計中,主動避開了多處重要的不可移動文物,如常山郡故城等。其次,對難以避開的文物進行嚴密的調查,實施搶救和保護,近900個文物保護單位納入工程的保護項目,包括燕長城、武當山遇真宮、北朝墓群、下寺楚墓、古運河等許多著名文化遺產。瀕臨丹江口水庫的遇真宮,是武當山古建筑群的“九宮”之一,是1412年明成祖朱棣為紀念著名道士張三豐而建,現存房屋33間。丹江口水庫水位將由現在的156米升至170米,使水庫周邊方圓300公里的部分區域永久淹沒,遇真宮就在淹沒區內。為最好地保護這一重要文化遺址,經過反復論證,在異地搬遷、就地建圍堰防護、就地抬升等幾種方案中,選擇了就地抬升15米的保護方案,既可以把遇真宮保留在原地,又避免了遇大洪水時被淹沒的風險。

  南水北調工程是近期移民規模最大的一項水利工程。中線一期工程移民超過40萬,其中丹江口水庫區34.5萬人。中線工程的重要內容就是對丹江口水庫的大壩進行加高,由原來的162米加高到176.6米,水位要從157米提高到170米。為此,丹江口水庫上游地區需要淹沒面積144平方公里,移民34.5萬人。如果說東線工程的主要壓力在于治污,那么中線工程的主要難題在于移民。這么多移民集中在2010、2011年完成搬遷,規模之大、速度之快,在世界水利移民史上都是絕無僅有。之所以取得這么好的效果,除了各級政府的強有力的組織之外,一個原因就是較之以前的水利工程移民,大大提高了移民補償或投資標準,使移民經費更有保障、移民的利益得到更多保護、移民的抵觸情緒得到很大緩解。另外,移民搬遷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高標準建設移民新村,也為移民安家樂業創造了更好的條件。

  南水北調工程離不開多學科的研究參與

  中國社會科學網:作為一個系統工程,南水北調離不開多學科的研究參與,請結合您的研究談一談南水北調相關學術研究現狀以及學術研究對于南水北調工程的意義,您如何看待社會科學在南水北調工程中的作用,未來對于南水北調的學術研究應該集中在哪些方面?

  賈紹鳳:南水北調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大系統工程,涉及到氣候學、水文學、地質學、生物學、生態學、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文物學、運籌學、系統學等多種學科,涉及到水利、交通、環保、通訊、控制等多門技術。

  從1952年毛澤東同志提出南水北調的設想,關于南水北調的研究,已持續了幾十年。最核心的問題是南水北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關于必要性,主要是要回答:北方受水區黃淮海平原是否缺水?如果是,是否有比南水北調更好的替代方案?南水北調是否是必須的選擇?關于可行性,主要是回答:工程技術上是否可行?經濟上是否可行?由于工程的超大規模及相應的復雜性,直到2002年中央批準《南水北調總體規劃》之前,各種意見一直爭論不下。在決定上馬之后,研究重點轉向研究工程建設的關鍵技術問題和建成后的運行管理和優化調度問題。

  盡管在南水北調的規劃論證過程中存在很多不同的意見,但所有這些從不同學科角度開展的研究,哪怕結論是負面的,也都為完善工程的規劃、設計、管理作出了寶貴貢獻。

  社會科學已經并將繼續在南水北調工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經濟學、社會學的理論和方法在南水北調工程的規劃設計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例如需水的經濟學規律在水資源需求預測中的指導作用、經濟學的成本效益分析理論與方法在工程可行性分析中的指導作用、移民的社會學理論在移民安置規劃中的指導作用等。在今后的工程運行管理中,社會科學更要發揮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例如在工程管理方式、工程水權界定、調入區與調出區的利益協調、當地水與外調水的多水源權益協調、供水價格的制定、用水戶參與式管理等方面,需要更多的是社會科學的知識、方法和技術。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會展 13890505561
熱線 400-8088-659
客服 1977554587
反饋
APP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