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期貨護航現貨企業助力市場化價格機制形成
PP作為五大通用合成樹脂之一,其上游承接原油、煤炭、丙烯等能源行業(行情 股吧 買賣點),下游涵蓋工業塑編包裝、家電(行情 專區)、薄膜、服裝纖維等輕工業和汽車(行情 專區)、建筑等國民經濟重要行業,是合成樹脂中消費增速最快、用途最廣的品種。
2月18日—2月20日,《證券日報》記者跟隨大商所聚丙烯考察團一行,途徑山東淄博、龍口等地,調研了座落于石油(行情 專區)化工產業重地——淄博市淄博耀輝塑業有限公司、淄博捷工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山東聯合包裝有限公司以及龍口市的山東道恩集團有限公司,了解貿易企業、生產企業等對聚丙烯(以下稱PP)的采購、生產、庫存等情況。
但由于近年來PP價格的波動頻繁,部分貿易企業在談論公司經營情況方面時,紛紛表示難以抓住長期行情, “公司利潤比塑料薄膜還薄”,淄博耀輝塑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沙良凱形容道。多家企業紛紛表示,聚丙烯期貨上市有利于為現貨企業提供避險工具,健全合成樹脂套保產業鏈,服務實體經濟。
市場價格波動劇烈
據了解,PP是全球第二大通用合成樹脂,占合成樹脂總消費量的30%左右,也是消費增速最快、用途最廣的樹脂品種,被認為是五大合成樹脂中最有發展潛力的品種。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PP消費市場,2012年表觀消費量為1486萬噸,預計2013-2015年我國PP需求仍將保持穩定增長,年均增長率約為10%。
與其他樹脂品種相比,PP具有密度更輕、耐熱性更好和抗沖擊性強、易加工的特點,成為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品種,下游消費領域涵蓋了包裝、電子、家用電器、汽車、纖維、建筑管材等諸多領域。
卓創資訊聚丙烯分析師劉杰表示,2013-2015年仍然是聚丙烯裝置的擴能高峰期,尤其煤制烯烴、合資企業大產能裝置異軍突起。
與此同時,我國PP價格波動也十分劇烈。自2007年始PP價格始終追隨原油價格呈現持續上漲態勢,直至2008年6月達到最高點,隨后隨著金融危機的爆發,價格急劇跳水。此外,即使普通年份價格波幅也較大,2009年價格波幅約47%,2011年分別為33%和29%。2012年受國內PP新裝置大量投產影響,波幅下降為18%。
“公司利潤比塑料薄膜還薄”, 淄博耀輝塑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沙良凱在談論自己公司情況時說道。據了解,淄博耀輝塑業是一家以PP、PE、PVC等各種塑料原料顆粒經營以及倉儲、物流為一體的工貿公司,年銷售塑料原料10萬噸左右。 “目前聚丙烯市場的定價主要是依據國內大型石化企業以及國際市場的走勢,價格頻繁波動,甚至一天一變。”“自去年下半年以來,由于塑編行業行情不好,不少貿易商都不敢囤貨,目前公司的庫存水平僅為2012年以前正常月份庫存量的一半以下。”“身邊從事塑編行業的朋友中約有2/3都不干了,改行做煤炭、油品、木材或其他了。”
“近年來,老貿易商撤掉很多。” 淄博捷工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黃炳琦表示。“由于春節過后,塑料價格的持續下跌,貿易商都不敢留太多的庫存。” 成立于2005年的捷工塑料,立足于塑料原料貿易業,主營國產以及進口PE、PP和PVC,公司銷售網絡以山東省為中心,業務覆蓋整個華北地區。
“公司經營模式是按照訂單式生產,訂單一般是提前一年或者半年簽訂。但由于PP價格的頻繁波動,不少企業是經不起折騰的。”山東聯合包裝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邵明陽表示。
在談到如何規避現貨市場風險時,道恩集團營銷中心總經理楊書海表示:“在對塑料行情做出預判之后,根據企業的自身庫存水平,做出參與期貨的交易策略。” 這家成立于1991年的國家級企業集團,目前在國內的化工塑料銷售量方面已經達到了一流水平,并且形成了穩定的客戶群體。
缺少權威價格指導
盡管目前PP區域交易活躍,但缺少權威的價格指導。據了解,為增強企業定價能力,作為國內最主要的聚丙烯生產企業,相關行業現貨企業專門成立了統一的銷售公司,參考電子交易市場的價格、并基于對供需關系變化的判斷,分區域進行統一報價;其他生產企業也各自分區域進行報價。業內人士指出,這些電子交易市場形成的價格只是區域性價格,缺乏代表性和預測性,無法為生產企業及貿易商定價提供科學指導。
卓創資訊聚丙烯分析師劉杰表示,“聚丙烯期貨上市與目前的現貨市場、現貨中遠期市場共同形成了多層級的市場體系,豐富了企業的經營渠道。同時,形成的聚丙烯期貨價格能夠比較真實準確的反映市場未來供求變化趨勢,建立起科學合理的市場化價格形成機制。”此外,在公開的、自由競爭的期貨市場,交易者能夠獲得平等的交易機會,避免現貨交易中一對一交易方式帶來的價格不透明,理順國產樹脂與進口樹脂的價格關系,有利于促進市場化競爭,形成國內外緊密聯動的權威性價格,提高市場效率,科學指導相關企業的經營。
道恩集團營銷中心楊書海總經理認為,上市PP期貨,有助于完善企業套保鏈條,健全合成樹脂品種系列。
據了解,五大合成樹脂的上游原料均為石油,在石腦油裂解時生產的乙烯和丙烯,其主要應用領域就是聚合生產PE和PP。不過,雖然PP與LLDPE、PVC在市場特點和生產原料方面具有很大的共性,但是其下游消費領域側重點各有不同,價格影響因素也存在差異。據了解,大商所已上市的PVC主要用于建筑領域型材、管材生產,LLDPE主要用于生產地膜、棚膜等薄膜類產品,而PP的最大消費領域是塑編行業和注塑行業。PP價格波動特點與已上市期貨品種并不一致,據中國塑料加工行業協會統計,我國規模以上的塑編企業達7300家,目前這些企業還無法完全利用現有品種進行套保。
企業參與期貨市場熱情高
記者在調研過程中了解到,多家企業都在參加塑料期貨的套期保值交易,來對沖價格波動風險。由于聚丙烯和聚乙烯同來自于石油,而且乙烯和丙烯屬于共生關系,兩者價格走勢基本一致,2008年-2012年價格相關系數約為0.79。此外,上市PP期貨品種,有利于為現貨企業提供避險工具,健全合成樹脂套保產業鏈,服務實體經濟。
成立于2005年的山東聯合包裝,是一家專業生產各類集裝袋的廠家,主要經營聚丙烯集裝袋、編織袋、編織布等。“為了對沖現貨市場價格的風險,鎖定利潤,公司前期主要是通過參與塑料期貨來對沖風險,后市隨著PP期貨的上市,將會直接參加PP期貨交易,對我們來說,更對口、便利了。”
“現貨市場賣不動了,就在期貨市場上做空塑料期貨。” 淄博捷工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黃炳琦在討論參加期貨交易的操作理念時表示。“貿易商參與塑料期貨交易的比較多,并且習慣做空期貨。”
“PP期貨的上市,對我們來說是一件好事兒,多了一條為現貨企業提供避險的工具,也健全了合成樹脂套保產業鏈。” 道恩集團營銷中心楊書海總經理表示。
推動市場化價格形成機制
自LLDPE和PVC期貨上市以來,兩個品種在產業避險方面的示范作用凸顯,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塑料產業受到了很大沖擊。許多企業運用了LLDPE、PVC期貨工具,在價格下跌過程中進行了保值交易,有效規避了部分損失。
此外,PP與LLDPE、PVC上游原料相同,中間貿易市場結構類似,下游消費領域接近,很多生產、貿易及消費廠商往往同時經營多個樹脂品種,急需完整、閉合的合成樹脂避險產業鏈來消除行業風險隱患,促進行業整體穩定發展。
據了解,國家相關部委及協會均對上市PP期貨表示支持。中國石油(行情 股吧 買賣點)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經濟技術發展中心主任助理、副總工程師高陽表示,LLDPE和PVC上市后市場運行平穩、交投活躍,企業利用率較高,期貨市場功能得到有效發揮。
大商所已成為世界最大的塑料期貨市場,交易規模顯著擴大、市場深度顯著增加、價格有效性顯著提升,充分反映了我國石化產業對金融工具的強烈需求。PP品種易于標準化,現貨市場規模較大,具備良好的市場基礎,市場化程度高,適合開展期貨交易。PP期貨上市后,將進一步完善我國石化期貨品種體系,對我國石化產業發展發揮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