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中國地暖市場調查研究課題組在國內某知名地暖管材加工銷售基地調查發現,50余家被調查的地暖管加工或銷售企業中,有近80%的企業對上述規格地暖管的報價低于主流地暖管企業公認的合理價格區間值,其中就包括1.25元人民幣╱米的超低價格。企業以如此低的價格售賣地暖管,到底是希望薄利多銷,還是在銷售劣質產品?上述低價背后隱藏著什么“秘密”?有何后果?
地暖管成本剖析:采用進口原料生產,每米至少1.79元人民幣,地暖管的售價到底每米多少元才算合理?其實,只要對加工地暖管所需要的原料費、加工費和包裝費等逐一進行分析,便可作出基本判斷。一批合格的地暖管材從原料進廠到包裝完畢,其成本應包括以下幾類費用:
一、原料費。據了解,近兩個月來,國內外地暖管的原料價格都比較穩定:韓國的LG和SK等公司的PE-RT原料價格每噸約1.1萬元人民幣,國產的滿足相關質量要求的PE-RT原料,每噸售價約1.06萬元人民幣。結合“每噸PE-RT原料大約加工9000米地暖管”這一常識,用近期合格的國產原料加工的PE-RT管材產品,其原料成本每米至少應為1.17元人民幣;用近期合格的進口料加工的PE-RT管材產品,其原料成本每米至少應為1.22元人民幣。
二、加工費。在加工地暖管的過程中涉及的加工費用,通常包括設備折舊費、人工費、水電費等。
三、質量管理費。為了確保地暖管可靠的質量品質,地暖管企業還必須建立包括原料檢測、在線監測、成品打壓在內的質量保障體系。由此產生的質量管理費用也應是地暖管的成本。負責人一致認為:以“采用合格的進口原料加工DN20×2.0的PE-RTI型地暖管”為例,加工一批上述地暖管,其原料費、加工費、質量管理費成本均計算入內,每米地暖管的費用約為1.7元人民幣。
四、包裝費。由于使用的包裝材料不同,每米地暖管的包裝費用估計在0.08元人民幣~0.2元人民幣之間。因此,加上包裝費后,每米地暖管的成本費約在1.78元~1.9元人民幣之間比較合理。
企業售賣現狀:PE-RT管價格之低令人咂舌,分析出了地暖管的成本價,地暖管的批發價應該是多少,也就不難計算了。上述幾位地暖管負責人告訴記者,地暖管批發價的計算公式應該如下:地暖管的批發價=成本價(1.78元人民幣~1.9元人民幣)+運費+稅費+利潤。因此,即便不考慮運費,也不考慮稅費(廠家不開發票,經銷商自己承擔運費),僅考慮加工企業10%~20%的毛利,地暖管加工企業的對外報價,每米在1.99元人民幣至2.28元人民幣之間才比較合理。那么,在實際交易中,地暖管廠家或經銷商售賣的地暖管產品每米的價格是多少錢呢?
身為中國地暖市場調研課題組成員的本報記者,不久前前往我國某知名的地暖管加工和銷售基地,對該基地中的51家PE-RT地暖管廠家或批發商進行了調查。結果如下圖所示:規格為DN20x2.0 的PE-R TⅠ型地暖管,在不開發票的情況下,每米批發價為1.2元人民幣~1.4元人民幣的企業有23家,占比45%;售價在1.4元人民幣~1.6元人民幣的企業有7家,占比14%;售價在1.6元人民幣~2元人民幣的企業有10家,合計占比20%;售價在2元人民幣以上的企業有11家,占比21%。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上述報價中,80%的報價低于上述主流地暖管企業公認的合理報價——在1.99元人民幣至2.28元人民幣之間。其中,近60%的報價之低,令人咂舌。
低價隱憂:偷工減料讓人擔憂
俗話說“無利不起早”。上述商家或經銷商以如此低的價格售賣地暖管,是如何盈利的?這其中又有什么秘密?如上所述,根據幾家主流地暖管企業相關負責人的分析,由進口合格的原料加工的規格為DN20×2.0PE-RTⅠ型地暖管,其理論上的售價如果不包括運費和稅費以及維持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研發費,每米在1.79元人民幣至1.9元人民幣之間比較合理,如果加入研發費用,則價格應高于這個區間價格。負責人告訴記者:如果商家售賣的上述規格的地暖管的價格每米低于1.99元人民幣(以廠家能獲得10%的毛利計算),那么廠家為了維持這種低價所能采取的措施無外乎有以下幾種:1.出讓一定的毛利;2.壓縮質量管理費;3.偷工減料。
負責人認為,如果廠家壓縮的是第二項和第三項費用,說明其地暖管產品的質量無從保證。如果廠家僅僅是部分或全部出讓毛利,則預示著該企業的服務無從保障——廠家沒有合理利潤的支撐,靠什么進行售后服務?“產品出現問題后找不到廠家”的情況是極有可能發生的。如果商家的報價低于1.78元人民幣(以最劣質的包裝材料計算),那么,這家企業能采取的措施只可能是以下兩種:1、壓縮原料成本;2.壓縮質量管理費用。
在上述兩種措施中,壓縮原料成本是“最容易見效”的措施。因為,原料幾乎占據了整個地暖管成本的90%。事實上,在業內,地暖管造假現象嚴重已經是公開的秘密。這幾位企業負責人以加工PE-RT管為例告訴記者,那些不良地暖管材生產廠家主要通過以下兩類手段來降低原料成本:
一、摻加非專用料。據介紹,不少廠家在加工PE-RT地暖管的過程中,都有“往專用料中摻加薄膜料、PE80或PE100”的“前科”。這么做,將使 PE-RT管的原料成本大幅下降。記者在上述生產基地調查期間,就得到知情人士爆料:當地部分廠家的地暖管,是用5種原料加工出來的。
二、把壁厚減薄、把管長變短。將原本應該是2毫米的壁厚只做到1.9毫米,將原本每盤應該是300米的管子裁剪到285米。記者在上述地暖管生產和銷售基地調查期間,至少有5家企業明確向記者說明:他們售賣的地暖管,有“足米”管和“不足米”管之分。其中,“不足米管”,就是指每盤長度不足300米的地暖管。
低價惡果:可能引發行業災難
業內人士表示,地暖管的價格越低,其質量不可靠的嫌疑就越大。而由于地暖管的工作環境是在地板下面,因此地暖管質量狀況的體現,具有一定的滯后性。也就是說,當時看起來質量可靠、甚至經打壓測試沒問題的地暖管,使用一段時間后可能就“原形畢露”。而它一旦漏水,就極有可能導致“水漫金山”的事故。那時,漏出來的水不但可能讓業主蒙受經濟損失,還可能浸泡業主樓下鄰居家的家具和字畫。更嚴重的是,處理這種事故,通常要把業主家已經裝修好的地面鑿開,以查找漏點。其造成的麻煩程度可想而知。
劣質地暖管除了可能給業主帶來財產損失、影響業主的正常生活。還會影響地暖行業的發展。如上所述,地暖管一旦漏水,后果非常惡劣。如果此類事故頻繁發生,就會像“地暖六大危害”這類的不實傳言一樣,在消費人群中快速傳播,從而影響地暖行業的整體形象,進而阻礙地暖系統和技術的推廣。
如果任由上述地暖管加工和銷售基地中普遍出現的低價現象泛濫,還可能使地暖行業的發展更加無序。事實上,在當前地暖行業因受房地產行業的不景氣而壓力驟增的背景下,這一風險正在加劇。記者在調研中發現,多年來一直在堅持“優質優價”市場策略的不少一線品牌,今年也開始把降價作為競爭 “利器”。未經核實的消息稱,個別知名的地暖管道企業,今年已經連續4次降低了其PE-RT管的銷售價格。對此,不少有識之士擔心,盡管這些主流地暖管企業目前降價的幅度尚未影響到其地暖管的質量品質,但如果他們持續癡迷于低價競爭,可能將整個行業拖入不良競爭的泥潭之中。那樣的話,主流企業作為行業中流砥柱的作用將被弱化,那些沒有質量操守的企業必將在行業中“興風作浪”。這對地暖行業來說,顯然是一場災難。
因此,所有地暖管道企業尤其是主流地暖管道企業應該提高警惕,大膽揭露部分地暖管道企業的低價秘密,并果斷地向“低價”說不,共同維護地暖管道行業來之不易的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