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或多或少的會影響居民的心情,在西郊新村的一座老舊社區里,因居住功能的滯后和生活設施的老化,使得社區居住環境差,給居民尤其是老年人帶來了諸多不便。僅今年1月份以來,96339就接到多位讀者反映泉州西郊新村下水道堵塞問題。
1月17日,林女士來電:西郊新村66棟的下水道堵了,滿地都是糞便。每次,小區的污水管道一堵,咱們的心也堵得慌。
1月25日杜先生來電:西郊新村48棟下水道堵了,糞便流得滿地都是,有修補人員來疏通管道,可是治標不治本,這是“惡疾”,這次疏通好了,沒多久又堵住了。
2月18日,剛搬進西郊新村44棟的租戶周先生來電:“44棟的排污管道又堵了好多天,污水溢到路面。我家住一樓,家里的廁所管道被堵死,前兩天,我請來工人疏通,就花了500元。”
始建于上世紀70年代的西郊小區,是我市最早的居民小區之一。可是30多年過去了,小區在年月的洗禮下也暴露出許多疑問,如下水道堵塞,路程破損、積水等。
記者拜訪社區
記者上星期拜訪舊社區,進門之后發現路面有積水而且散發著一股惡臭。經附近的環衛工介紹:“這個小區樓多并共用一個化糞池。排污管道常常堵塞,管道一堵污水就外溢。而且小區的路面長期積水嚴肅,積水處都長滿青苔,下雨天路面分外滑,居民出行都要分外留神。”
家住46棟樓的林阿婆說,這個小區的地下管道現已老化,往常沒有維護,天長日久,幾乎每棟樓的排污管道都堵塞過。她家住在一樓,地下管道一堵塞,家里就遭殃。由于“樓上排出的糞便都從我家衛生間糞坑溢出,整個衛生間被糞水浸泡,臭不可聞。我要常常拿鉗子從下水道里夾出雜物”。
林阿婆說,她最怕下雨天,積水無法排出去,水全都淹到家里來。而樓道周圍的下水道口,由于都沒有蓋子,污水直接往地上冒。“真是又臟又臭,咱們卻要長期日子在這樣的環境里”。
居委會 收拾費無人甘愿掏
小區的管道老化,一堵塞就要請人收拾,勢必要出錢,那么每次收拾的費用誰來掏?
西郊社區居委會朱女士說,該小區建好時,沒有化廁,這些化廁是后來改造的。改造時將化廁的管道鋪設在花圃下,而花圃比房子的地基高。由于管道計劃不合理,經過多年,管道已老化,污泥淤積在管道內壁上,致使管道內徑愈加纖細,居民排污量又加大,構成今天挖這邊明日那兒堵的狀況。“咱們也很頭疼”。
朱女士說,社區沒專業的疏通器材,要請專業人員來疏通管道,每次少則幾百元,多則上千元。每次管道堵了,一樓住戶很著急,樓上的住戶卻無所謂。有些住戶出錢支付修補收拾費用,一兩次還行,次數一多就不甘愿掏錢了。社區請人挖或收拾化糞管道,一年至少要投入5萬元。小區內住的大多數是租戶,由于使用不當常常構成管道堵塞。收拾時,清出的廢物有毛巾、牙刷、塑料瓶等。小區的管道老化了,希望咱們一同維護,往常使用時多注意一下。
接線手機
詢問了相關負責部門我們得知,其實像這樣的舊社區有很多,也給群眾帶來了很多麻煩,那問題放在那邊被無視掉了問題只能會是越來越嚴重的,希望相關部門能夠時刻督促自己完善管道設施,改善居民居住環境,還我們一個綠色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