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商品市場來說,本幣貶值是顯著利好國內產品出口的。直縫焊管出口本來以價格優勢取勝,人民幣貶值后,中國直縫焊管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再度加強,對于直縫焊管出口是重大利好。但同樣,人民幣貶值帶來的出口大增或加劇中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引來更多國家的關注,進而導致貿易摩擦問題的增多。根據中國鋼鐵行業協會發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針對中國鋼鐵產品新發起的貿易調查多達8起,7月份又增加5起。大量的貿易摩擦會影響鋼鐵行業在國際市場上的聲譽,也將影響企業的現實利益。
另據報道,近期,美國對中國熱軋卷板、中厚板、螺紋鋼、線材以及各類鋼管采取了貿易保護措施,這使得在目前中國對美國出口的直縫焊管品種中,除涂層薄板和冷軋卷板外,其他主要直縫焊管品種均出口困難。最近兩個月,美國多家鋼廠又相繼向政府提議對這兩項進口產品實施“雙反”調查,進一步封堵中國對美的直縫焊管出口之路。
直縫焊管
總的來看,人民幣貶值對直縫焊管出口是件好事,但凡是都有兩面性,目前中國鋼鐵行業的任務是實現盈利,如何在出口增加的過程中實現利潤的增加仍是擺在中國鋼鐵行業面前的一大課題。
人民幣貶值是對出口市場的刺激是顯而易見的。目前中國的貨幣政策處在升息通道,理論上人民幣是處于標志通道。但人民幣匯率彈性不夠導致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跟隨美元連連攀升,同期歐元日元金磚國家貨幣皆大幅貶值10%以上,出口市場壓力明顯。今年前7個月,服裝、紡織品、鞋類三大傳統優勢出口產品分別下降了6.4%、1.7%、1.9%。受勞動力、環保及匯率成本升高的影響,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加速向東南亞國家轉移的趨勢明顯。
7月以來經濟依然保持低速增長,流動性投放速度放緩,最新公布的制造業PMI指數和物價指數來看,實體經濟旺季不旺,PPI更是連續負增長,為下半年寬松的貨幣政策余留較大的空間。
焊管產量高企和總庫存上升的行業特征沒有改變。中鋼協公布7月下旬全國鋼廠焊管產量預估為201萬噸,高爐開工率恢復到780%左右,雖然環比開工率有所回升,但較去年同期降幅較大。盡管高爐開工有所下降,焊管日均產量卻依然維持在260萬噸以上的歷史較高水平,近期隨著鋼價企穩,鋼廠虧損情況有所好轉,焊管產量下行幅度較為有限。
焊管
進入7月后,前期鐵礦石價格下行已經逐漸起到降低鋼廠成本的作用,鋼廠利潤略有恢復,高爐開工率低位反彈,但是鋼廠盈利不會持續太久,鐵礦石價格相對鋼價和煤焦價格更抗跌,因此,焊管產量上下波動幅度都較為有限,特別是大型鋼始終保持定量的產量,短期穩定供給,對上游原材料的價格穩定作用比較明顯。
相對庫存方面,全國螺紋鋼庫存總量繼續下降,但降幅有限,主要還是社會庫存下降所致。往年3月后庫存下降會持續到冬儲前,而今年以來,鋼廠并沒有明顯的去庫存,鋼廠庫存持續維持在1500萬噸以上的高位,不足以抵消鋼貿商去庫存的程度。供給壓力和成本壓力都不足以令鋼廠減產,如果需求沒有明顯起色,未來焊管價格將失去對成本的敏感性,持續下跌直至減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