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抽查主要依據現行有效的國家標準GB/T18742.2-2002《冷熱水用聚丙烯管道系統第2部分:管材》、GB/T13663-2000《給水用聚乙烯(PE)管材》、GB/T10002.1-2006《給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以及國家抽查規范CCGF312.1-2010《無規共聚聚丙烯(PP-R)管材及管件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實施規范》、CCGF312.2-2010《聚乙烯(PE)管材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實施規范》、CCGF312.3-2010《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及管件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實施規范》,對產品的規格尺寸、縱向回縮率、簡支梁沖擊性、靜液壓試驗、熔融溫度、衛生性能、標識等指標進行了檢驗。
本次抽查的給水管材產品種類包括冷熱水用PP-R給水管、PE給水管和PVC給水管,共抽查沙坪壩、南岸、江津、南川、萬州、合川、長壽、梁平、壁山、榮昌、墊江等11個區縣的14家企業的20批次產品,合格16批次,抽樣合格率為80%。其中,抽查10批次PP-R給水管,合格7批次,抽查8批次PE給水管,合格7批次,抽查2批次PVC給水管,全部合格。
抽查結果表明,3批次PP-R給水管產品95℃靜液壓試驗項及熔融溫度項不合格。給水類管材的產品質量主要受生產所使用的原料(或配方)影響,只有那些純正的原料(好的配方)才能夠生產出性能符合標準的要求的產品。熔融溫度是材料的特性,PP-R材料的熔融溫度小于146℃,熔融溫度高于該值說明使用了非PP-R原料。靜液壓試驗項不合格也與廠家使用了不合格的原材料有關,該項目不合格的產品在使用中表現為產品耐壓強度較低,特別是耐高溫性能較差,易出現破裂。此外,抽查的8批次PE給水管中有1批次產品外徑不合格。
針對此次抽查發現的不合格產品,重慶市質監局已立即責成企業所在地質監局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對本次抽查不合格的產品及其生產單位依法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