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下排水管網里,市政工人可以清掏出淤泥、施工渣土、樹葉、塑料袋,甚至一整個沙發。原本只“喝水”的管網,結果成了垃圾站,也成了影響城市排水功能的障礙。
5月8日,時代陽光大道與韶山路路口往西,身穿橘紅色工作服的雨花區市政工人正在揮動鐵鍬,把撈上來的淤泥裝車運走。像這樣忙碌一天,一個10人的班組可以清除4-5噸淤泥。這是他們的日常工作狀態,4個班組要負責雨花區641萬米排水管網的疏通和清掏。
該區市政管理局維護科工作人員彭卓宇說,最頭疼的是從建筑工地流出的施工泥漿。很多樓盤直接開著水管沖洗地面,淤泥順勢流到了地下,日常清掏幾乎無法應付。還有部分工地放任清洗混凝土的廢水排入下水道,混凝土塊堆積之后就很難掏出了。彭卓宇看過最嚴重的地方,一個直徑1.8米的管道,被堵得只剩下約0.6米,“縮水”三分之二。再加上各種生活垃圾,包括塑料袋、衛生紙、果皮,甚至一整張沙發或者床板,在地下比比皆是,挾裹著淤泥更加加劇了堵塞。
彭卓宇介紹,只要施工工地能夠自行配備一個沉淀池,就不用再擔心泥漿堵塞公共的排水管道,成本大約是萬元左右,“但能主動這樣做的工地,實在不多”。受限于違規行為隱蔽、執法隊伍人員有限等多種原因,想要杜絕這個現象,目前還是個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