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搜管網資訊 截至9月12日,亞洲最長的江蘇油田采輸鹵淮安至連云港173.8公里的高壓長輸鹵管道,日前在成功實現不停產在線清洗后,以每小時550多方的鹵水輸送量,已平穩地運行了2個多月,為國內首例實現不停產在線清洗的長距離大容積的輸鹵管道。
該管道起點是中石化江蘇油田采輸鹵管理處淮安趙集綜合首站,末端為中石化南化公司連云港堿廠。自2005年開始運行以來,已輸送鹵水超過3500萬方。不僅外銷了采輸鹵管理處95%以上的鹵水,而且連云港堿廠70%以上的原材料也靠它供給。隨著輸鹵量的累積,管道內壁出現結垢,輸送能力逐漸下降,年輸鹵量下降超過20萬方,直接影響2家單位的生產經營。
采輸鹵管理處在沒有專業清洗技術和人員,也沒有先例經驗可循的條件下,采輸鹵管理處從2012年10月開始,就組織技術人員對這條長距離和近4萬方大容積的管道,進行阻力上升因素進行分析和減阻方案研究,通過大量的取樣、化驗、分析,最后將管道阻力上升的主要因素鎖定在硫酸鈣的頑垢上。技術人員又針對硫酸鈣不溶于酸、在水中溶解度極小、用常規方法是難以實現清洗的特點,經過反復對比各種管道清洗方案,排除了施工難度大風險大的管道通球法和成本高且廢液量大難處理的化學藥劑清洗法,最終優選了在線沖洗法。但該方法也存在時間長、需有合適沖洗介質的難點,如果用清水沖洗,兩家單位都要停產15天左右,經濟損失將超過千萬元。
兩害權衡取其輕,兩利權衡取其重。為了找到一種既能保證沖洗效果,又能保證不停產及外輸鹵水經濟性的沖洗方案,技術人員從2013年初就開始對沖洗介質的優選和對沖洗方案的優化篩選,并經過近6個月的加密取樣分析和精密計算,取樣化驗上千次,計算數據近萬個,最終找到了適合的沖洗介質和現場施工簡單易行無任何廢液廢棄物產生的沖洗方案。
6月13日-6月27日,管道成功實現了不停產在線清洗,共溶解硫酸鈣頑垢300多噸,鹵水每小時外輸量提升了28立方米,年度可恢復輸鹵量20萬方以上,年度可增收500多萬元。經粗略計算,本次清洗不僅成本節約超200萬元,且連云港堿廠清洗期間減少用鹽成本500多萬元,清洗后年度可減少用鹽成本1200萬元以上,在取得了顯著效果和可觀經濟效益的同時,也為以后該管線同類問題的解決積累了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