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5日,中石化東黃輸油管道泄漏發生爆炸,爆炸事故導致遇難人數上升為55日,失蹤9人,受傷166人。該事故調查組組長、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局長楊棟梁表示,此次事故損失慘重,暴露的比較突出的問題之一,是輸油管道與城市排水管網規劃布置不合理造成的。而具體原因是因為原油從輸油管道泄漏,流入下水管道中,擴散至下水道的上游和下游,繼而在人煙稠密的居民區發生了爆炸。
老城區排水困難
鹽灘村小區下水道于2011年改建的,隸屬齋堂島街道路改造工程。事發時,小區下水道發生爆裂,月30厘米厚,有5層鋼筋的水泥板迅速崩裂,鋼筋被沖擊力扯斷,大塊的水泥板甚至飛上6樓樓頂。鹽灘村,僅戶籍登記人員就有5人死亡。
同樣,離鹽灘村不遠處有位列中國三大海港輸油專用碼頭的黃島油庫。附近村民告訴記者,輸油管道1986年就有了,該輸油管道是用來連接黃島碼頭和勝利油田,被稱為東黃復線。資料顯示,東黃復線是中國第一條自動化輸油管道,在密閉輸送、自動化管理方面均達到當時的先進水平,曾獲中國管道設計的國家級優秀工程設計金質獎。
27年后的11月22日,東黃復線原油泄漏,流入下水道,繼而發生爆炸,導致55人死亡,9人失蹤的不幸的消息。
黃島老城區地勢不平,尤其是下大雨的時候,雨污水排流不及時,地勢低洼處往往出現積水嚴重的問題。如果連下三天大雨時,積水就會超過半米深。
2011年,為了解決黃島老城區排水不通暢的問題,齋堂島街道路改造工程開工。除了路面外,還將街道下的老城區排水總渠道拓寬,并將彎曲處取直。
依據市政部分的城區排水示意圖來看,城區的排水系統呈“人”字形散布。城區內有兩條下水支渠,一支沿舟山島路、唐島路等路段進行埋設,一支沿齋堂路途埋設,在齋堂島路劉公島路路口,兩條下水管道集合,匯總到齋堂島街的下水總渠道中。
過后證實,發作下水道爆破的路段,簡直和兩條下水支渠以及下水總渠道徹底符合。其中,間隔爆燃點近來的齋堂島路北路段下面是總渠,受損狀況最為嚴峻,路面徹底崩裂。而較遠的舟山島路、唐島路離爆燃點還有一公里擺布,受損相對較輕。路面盡管拱起,但并未崩裂。
2012年,改造后的下水道啟用,因處理了積水問題,曾廣受當地居民必定。誰都沒有想到,危險就埋伏在這個被改造的下水道中。
事實上,在這兩個交叉口,相交的管道不僅是排水管道和輸油管道。城建部分坦陳,這次施工改造至少觸及七類地下管道,包含輸油、電力、熱力、給水、排水、燃氣、通信管道。
2013年11月23日,青島市政府副秘書長郭繼山承認,黃島區域的輸油管線鋪設與市政管線鋪設存在必定抵觸。“黃島管線狀況十分復雜,至少鋪設了11條各類管線。”
城建部分稱,在下水道與東黃老線的交叉口(齋堂島路與劉公島路路口),由于地勢緣由,下水道深5米擺布。據記者現場調查,東黃老線深約2米,據此揣度,兩者距離應在3米擺布。記者過后發現,這個交叉口的受損較輕,而路口往南或往北,受損均十分嚴峻。
下水道與東黃復線交叉口即是管道泄漏地址鄰近,也是榜首爆燃點發作地。歸納事發現場圖片和施工人員描繪,在兩管道交叉處,輸油管道坐落上方,其下方是泥土,泥土下方則是水泥板及下水道的承重梁,再下面即是下水道。市政部分回絕透露齋堂島路下水道與輸油管道的實踐距離。
東黃輸油管道 由www.irislcn.com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