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查井的作用,一是能順暢地匯集和轉輸水流,二是便于養護工作。
檢查并通常設在管渠交匯、轉向處,管徑、坡度、高程改變處,在直線管段上相隔一定距離也必須設置檢查井。檢查井在直線管段上的最大間距見表7-1
直線管道上檢查井間距 表7-1
管別 | 管徑或暗渠凈高(mm) | 最大間距(m) | 常用間距(m) |
污水管道 |
≤400
500~900
1000~1400
≥1500
|
40 50 75 100 |
20~35 35~50 50~65 65~80 |
雨水管道和合流管道 | ≤600 700~1100 1200~1600 ≥1800 |
50
65
90
120
|
25~40 40~55 55~70 70~85 |
(二)檢查井的構造
檢查井主要有圓形、矩形和扇形3種類型,如圖7-9所示。從構造上看3種類型檢查并基本相似,主要由以下幾分部分組成:
1. 井基:包括基礎和流槽。根據土壤及水文地質條件,采用灰土、碎磚、碎石或卵石作墊層。上鋪混凝土或砌磚基礎。基礎上部按上下游管道管徑大小砌成流槽。檢查井底各種流槽平面形式。如圖7-10所示。
2. 井身:檢查井身的材料可采用磚、石、混凝土或鋼筋混凝土。井身在構造上分為工作室、漸縮部分和井筒3部分。工作室的平面形狀有圓形、矩形和扇形。工作室是養護人員養護時下井進行臨時操作的地方,不應過分狹小,其直徑不能小于lm,其高度在埋深許可時一般采用1. 8m。為降低檢查井造價,縮小井蓋尺寸,井室以上部分做成井筒,井筒直徑一般為0.7m,作為下井工作的出人口。井室和井筒的過渡段叫漸縮部分,圓形井的漸縮部分高度為0.60~2. 8m,對直徑較大圓形井及矩形井和扇形井,可以在工作室頂偏向出水管渠一邊加鋼筋混凝土蓋板梁,井筒則砌筑在蓋板梁上。為便于上下,井身在偏向進水管渠的一邊應保持一壁直立。
3. 井蓋、蓋座: 蓋在井簡上面,井蓋座在蓋座上,并蓋和路面、人行道安裝平整,防止行人車輛掉入井內和其他物品落入井內。一般用鑄鐵制作,也有用混凝土制成的。
4. 爬梯: 供工作人員上下井用,用鑄鐵制作,也有用磚砌的腳窩,交錯地安裝在井壁上。
(三) 幾種特殊類型的檢查井:
1. 淺型檢查井: 不需要下人的淺井,構造很簡單,一般為直壁圓筒形,直徑為0.7m。適用于雨污水支管或庭院內的檢查井。
2. 連接井: 一般用于雨水管道支管接入時。連接井可不設井筒和井蓋,但基礎、流槽做法與普通檢查井相同,井室高度滿足管道連接高程上的要求即可。
3. 帶沉泥槽的檢查井: 即檢查井槽底低于進、出水管標高0.5~1m,使水中挾帶泥砂可稍稍沉淀。一般每隔一定距離(200m左右),檢查井底做成落底0.5~1.0m的沉泥槽。
4. 水封井: 當生產廢水能產生引起爆炸或火災的氣體時,其廢水管道系統中必須設水封井。水封深度一般采用0. 25m。井上宜設通風管,井底宜設沉泥槽。
5. 跌水井: 跌水井是設有消能設施的檢查井。當地面坡度太大或受管道水力條件限制,有時須在管線上設跌水井。當落差大于1m時,要設跌水并。但管道在轉彎處不宜設置跌水井。
跌水井形式: 內豎管式跌水井、外豎槽式跌水井、階梯式跌水井(溢流堰式跌水井)。
6. 溢流井: 在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統中,晴天的污水全部送往污水處理廠處理。在雨天,則僅有一部分污水送污水處理廠處理,超過截流管道輸水能力的那一部分污水(包括雨水在內)不作處理,直接排人水體。
溢流井按其進、出水管根據作用不同分為合流管道、截流管道、溢流管道三種。
截流管道和溢流管道的計算,主要是合理地確定所采用的截流倍數n。。截流倍數n。是指雨天時不從溢流井泄出的雨水量是晴天時污水量的指定倍數。即: n。=截流管道設計流量/晴天時污水量。通常,截流倍數n。應根據早流污水的水質和水量以及總變化系數、水體的衛生要求、水文、氣象條件等因素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