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盜墓筆記》大家應(yīng)該都并不陌生吧,這部小說堪稱中國近年來系列小說的神作,曾經(jīng)獲得了盡百萬讀者的狂熱追捧,可以說它開啟了中國通俗小說界的"盜墓時代"。可是讓我們想不到的是,這種只有在小說里的盜墓時代竟然在現(xiàn)實中也實實在在的存在著,而且還是系列版的。
昨日,震驚一時的"姜村古墓系列盜墓案"在曲阜法院正式宣判,這起案件共有三名人員落網(wǎng),其中主犯張某被依法判處有期徒刑11年,并處罰金200萬元,據(jù)了解,到目前為止,包括張某在內(nèi)的盜墓案共有33人被依法判刑。
李某綽號李老邁,在濟寧監(jiān)獄服刑時間與趙某、陳某、董某三人相識,彼此間都是獄友。刑滿釋放后,趙某來曲阜找董某運營伐樹生意,董某提出想在曲阜盜掘古墓發(fā)橫財。隨后,董某找到李老邁,四人一拍即合,并找來竇某幫助。為了能精確定位古墓方位,經(jīng)人點撥,李老邁專門找來《曲阜縣志》,五人關(guān)在房間里共同研究曲阜市古墓葬的散布地址,最終將方針定在了姜村古墓群中的漢朝魯珠王墓。因感受缺少盜掘古墓的技術(shù),趙某請來了具有盜墓經(jīng)歷的張某。前期踩點時,李老邁花5萬元收買了擔任看守古墓的鄉(xiāng)民孔某,讓其擔任放風。
首次盜墓成功后,該團伙卻因分贓不均致使割裂。李老邁撇下董某、竇某,和有盜墓經(jīng)歷的張某結(jié)伙,后又招來五名知道的同村人,于2008年4月再次盜掘魯珠王墓。為了便利夜間放哨,李老邁專門采購了夜視儀,由專人在高處調(diào)查。李老邁等七人用洛陽鏟打眼,先后四次在不同地址對姜村古墓施行爆破,因為爆破動態(tài)很大,李老邁決議調(diào)查幾天再著手。這一次的盜墓效果令人震驚,相繼盜掘出的漆器、玉器、銅器、金器等物品裝滿了五個膠絲袋子,分幾夜拉走。
據(jù)知道,姜村古墓原有墓冢14座,其間13座已夷為平地,現(xiàn)存的一座為曲阜地上最大的墳墓,為漢代魯珠王墓。1977年經(jīng)山東省革命委員會認定為山東省要點文物維護單位。
“這些文物都是價值連城,自身的前史文化價值無法估量,但卻被他們賣了白菜價。”曲阜市人民法院副院長李景林介紹,盜墓者背面的貪婪讓人心寒,更會衍生出其他犯罪行為,比方分贓不均致使的掠奪、盜墓時不合法持槍等。“盜墓者都是損壞性盜墓,底子沒有維護的意識。魯珠王墓假如正常挖掘,對整個魯國歷史的研究很有價值,但被盜墓者損壞后,這段僅有的前史痕跡就被抹去了,不可再次復原。”李景林感到很惋惜。前后屢次盜掘姜村古墓,出土的很多金器、玉器、銅器、漆器等珍貴文物幾經(jīng)易手不見,那么這宗文物是怎么出手的呢?據(jù)知道,這批物品大多被河南商人王某(已判刑)購得,但公安機關(guān)前往抓捕時,大多數(shù)都被其出售了,僅查扣有些銅器和錫器。
王某供述,2008年1月1 5日,河南省一叫“老扁”的人稱有一批出土的好東西,便來到嘉祥縣城西關(guān)一加油站后院,在趙某處花110萬元購得一些銀器、銅器;后在曲阜市日東高速公路路口,從李老邁和趙某處花140萬購得一批銅器、玉器;當天夜里,在巨野一加油站內(nèi),王某花160萬元從李老邁和趙某處購得幾件銅器,此次采購的銅燈和銅瓶,被王某以255萬元賣往北京。其間的幾件寶物還遭到同伙內(nèi)部持槍掠奪。
2009年1月20日,劉某、郗某等三人持槍威脅甘某交出金器。當日,四人前往鄭州將該文物以40萬元賣與王某。一起出土的一些銅器、木質(zhì)香粉盒子等,被李老邁、趙某以30萬賣與王某。記者從文物部分知道到,好東西底子不愁買家,假如路途順暢,這些文物兩天便可出境。
談起盜墓案,現(xiàn)已75歲高齡的孔德文老先生深深的嘆了一口氣,在老人家的帶領(lǐng)下,記者來到魯珠王墓,墓葬土堆高于地表十多米,整座土堆占地超越5000平方米。墓葬周圍都扯上了鋼絲防護網(wǎng),四角還架起了八個監(jiān)控攝像頭,這些都是盜墓發(fā)生后安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