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召開的2011年全國塑料著色與色母粒學術、技貿信息交流會上,中國染料工業協會色母粒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喬輝這樣憧憬行業的未來:色母粒不僅是要滿足人們日常生活對鮮艷色彩的外在需求,還要滿足下游用戶在安全環保、豐富功能、瞄準高端上的內在需求。在“危”與“機”并存的時代,色母粒產業不光要有華麗的外衣,更要提升內在功力,才能保持持續的產業活力。
一、產品要求越來越高
色母粒的發展是伴隨著塑料工業的興起而發展起來的。20世紀70年代,我國塑料制品的著色還依賴于簡單的顏料色粉著色;色母粒產品在上世紀80年代在我國流行起來,但色彩種類和被著色樹脂種類單一;上世紀90年代后,行業逐漸從簡單的著色,發展為多元化和系列化的著色;2000年以后,具有高品質要求的色母粒和多功能母粒逐漸走向市場。
經過最近幾年的快速發展,色母粒產業實現了產量翻番,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色母粒年產量達到60萬噸,是亞洲最大的色母粒生產國和消費國。
但是,“大而不強”這個我國化工行業的通病,在色母粒行業中也有所體現。在人們日常生活對顏色制品的要求越來越苛刻的現實面前,色母粒行業要攻克的難關有很多。
首當其沖的是環保安全法規。保護人類健康和環境安全已成為各國共同的議題和使命。鑒于全球環保意識日漸高漲,各國對輸入產品中有害物質成分的管制要求越來越嚴格。歐、美、日及其它發達國家紛紛制定了控制塑料材料及其制品中化學物質的法律法規,如歐盟的RoHS、EN71、REACH、PAHS等指令。關乎到人類健康與食品接觸性材料的衛生安全標準,也納入到相關法律法規的監管內容,如德國LFGB、法國食品FPL,歐盟AP(89)1、美國FDA、日本食品JHPA、中國《食品容器、包裝材料用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GB9685-2008)等。所有這些法律法規的監管內容,大部分集中于塑料及塑料著色劑和助劑等源頭材料。
相關環保、安全的法律法規實施后,必然對國內所有塑料著色劑及助劑等源頭材料的生產企業、下游的色母粒生產企業及塑料制品生產企業等產生重大影響。目前,國內市場上,中外企業的高、中、低檔產品并存、外資企業對國際環保指令和安全標準等法律法規較為重視,產品達標率較高,國內雖有眾多企業不斷努力,但普遍存在投資規模小和實力不足、硬件設施簡陋、技術實力不強、環保、節能、安全意識薄弱,對相關環保指令及安全標準推動和執行不力,產品達標率不高的現象。
在提高安全環保高要求的同時,人們對色母粒的要求也不再簡單地局限在色彩上,更希望它能夠“多才多藝”。如應用于煤礦制品的著色、阻燃、抗靜電多功能母粒,應用于化纖面料的著色、抗菌、保溫、導電母粒,應用于塑料制品的著色、增韌母粒等。
源頭材料品質不高成為色母粒產品提升檔次的制約因素之一。我國目前生產功能性母料所使用的高性能、高效、高附加值類的關鍵塑料助劑基本依靠進口。國內科研機構和生產企業普遍沿襲國外成熟品種和路線進行跟蹤和仿制。自主開發新型結構、高性能塑料助劑品種的綜合創新能力,特別是原始創新能力嚴重不足,導致塑料母料選材較為困難、成本較高、功能和質量穩定性不夠。
二、市場需求空間廣闊
得益于塑料制品、化學纖維等下游產業需求的拉動,色母粒行業連續多年實現年產量20%的增長速率。2006年是中國色母粒行業實現大發展的一年,在2005~2006年,中國色母粒生產從25萬噸/年增長到50萬噸/年,產量實現了翻番;2007年也是中國色母粒行業保持發展良好勢頭的一年;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機對中國色母粒行業產生了一定影響;2009年,國家的一系列利好政策使中國色母粒行業得以復蘇,色母粒的總產量超過60萬噸;2010年,由于國內外經濟形勢的影響,色母粒產量稍有降低,統計值為55.6萬噸,加上沒有列入統計范圍的其他中小色母粒企業,年產量可達60萬噸以上。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這一趨勢將在“十二五”期間延續。從塑料行業相關數據來看,2010年全球塑料年銷售量超過2億噸;我國合成樹脂產量達到4361萬噸,進口量為3069萬噸,國內回收塑料1200萬噸,進口回收塑料800萬噸,表觀消費量超過9000萬噸。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合成樹脂生產國和最大的消費國。“十一五”期間,行業總資產達到了8400億。規模以上的企業數突破了2萬家。產值增速增加了2.8倍,產量增加了2.65倍,年均增速20.54,5年累計利潤年均增長了25%。累計出口8.4億美元,年均增長21.9%。2010年塑料制品行業,完成產量5820萬噸,同比增長21.1%,全年實現總產值1.4萬億。今后仍將保持25%左右的增長。
中國染料工業協會色母粒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喬輝表示,下游用戶對色母粒品質要求的提升給行業帶來了挑戰,同時也蘊含著尚待挖掘的市場潛力。“十二五”期間,下游產業對各類高品質、高技術含量、環保安全的優質色母粒將有更大的需求。據業內人士估計,在全球塑料消費量不斷增加的大趨勢下,具有阻燃、增透、抗菌、耐候、抗靜電、仿金屬、仿木、仿石、仿藤等性能的塑料制品將占有更大的比例。另外,目前功能母粒的需求量遠大于色母粒,市場對色母粒功能化要求的提升有著迫切的需求。
當前,我國高性能工程塑料及熱塑彈性體發展較快,如熱塑性氟塑料和熱塑性聚氨酯,與之相適應,其制品也需要用色母粒著色。如聚全氟乙丙烯色母粒、聚偏氟乙烯色母粒、熱塑性聚氨酯色母粒都給色母粒行業提供了全新的市場機遇。
她提醒企業,國外產品占據國內高端市場的現狀,也是國內色母粒企業要尋求的新的增長點。以聚酰胺纖維用色母粒為例,國內產品起步較晚,質量同進口產品也有一定(的)差距,中石化北京燕山分公司塑料分公司通過自主研發已經取得了新的突破。
另外,一些石化企業不再簡單地出售樹脂產品,而是大批量應用色母粒與樹脂直接做成有色改性料,如管材料(PE100PE80PPR)、汽車專用料等,一向以小批量、多品種為特色的色母粒生產模式要部分轉型為單一品種、大規模的生產模式
新的模式也形成了新的市場增長點。
三、提升質量必由之路
專家指出,塑料制品中重金屬、溴化物、鄰苯二甲酸酯等可能對環境和人體產生危害的化學物質源頭來自塑料助劑,色母粒是否能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選用源頭材料是關鍵因素。因此,上下游企業應加強溝通與合作,共同應對相關環保、安全等法律法規內容,努力克服技術難題,生產出更多能符合相關法規要求的高品質、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色母粒。
一方面,色母粒企業要正確選用符合安全、衛生、環保、節能、低碳等法律法規要求的新材料,科學優化配方設計。生產過程強化技術革新,科學優化工藝流程,提高工藝轉換效率、減少或循環利用副產物、降低排放物總量、間歇工藝連續化、擴大規模生產、增值增效。
另一方面,盡快改善過去傳統落后的生產模式。重新整合內外部資源,通過自主創新提高技術含量,科學地制定長遠發展規劃和目標,盡快達到符合環保指令和安全標準法規的生產水平。積極參與、融入和順應全球的環保行動,在國際環保大環境中適應市場需求,主動進行檢測或認證,確保產品通過各項國際標準,如RoHS、REACH、FDA等相關指令和標準,推動上下游產業鏈的良性循環。
同時,要更多了解和掌握政府的相關優惠政策和符合安全、衛生、環保、節能、低碳等法律法規,充分整合內外部資源和信息,了解市場及上下游產業的發展動態,充分了解客戶的不同需求,發揮企業自身的綜合競爭優勢,從政府、市場、客戶、上下游產業鏈等全方位多層面為客戶提供更多的解決方案,滿足客戶需求、增值增效。與上下游產業鏈緊密配合,共同推動塑料行業的高速發展,實現共贏。
集多種功能于一身、應用對象高端化的多功能色母粒也迫切需要通過技術創新提升質量。如多種功能助劑之間的相容性以及在制品中的分散性都與單一功能的母粒不同,這給制備與應用提出了許多技術難題。應用于高性能工程塑料、熱塑彈性體等材料的色母粒在原材料的選擇、加工工藝及使用條件上都與傳統的色母粒有很大差別,尤其要注意適應高性能工程塑料的超高溫加工性能、熱塑彈性體特殊的加工流變特性等。
產學研相結合必將成為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目前,色母粒專委會的掛靠單位北京化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已經與國內外多家相關機構聯合組建了多個研發中心,進行新產品的研發和應用推廣,已成功開發了聚全氟乙丙烯色母粒、聚偏氟乙烯色母粒、熱塑性聚氨酯色母粒等高性能色母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