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 業 : | 中交水運規劃設計院 | |
---|---|---|
資 質 : | 甲級 | |
聯 系 人 : | ||
聯系電話 : | 64016622 | |
地 址 : | 中交水運規劃設計院 北京市東城區安定門內國子監28號 |
中交水運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原交通部水運規劃設計院,簡稱水規院)成立于1951年,是新中國組建的第一個水運建設行業規劃、設計勘察機構,持有國家頒發的“設計綜合甲級資質”、“水運工程設計”、“軍工行業工程設計”、“建筑工程設計”、“工程勘察”、“工程總承包”、“工程監理”、“工程咨詢”、“工程造價咨詢”、等甲級資質證書和“海外工程業務經營資格”。現隸屬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水規院多次入選“ENR/建筑時報“中國工程設計企業60強”,排名不斷提升,最新的2013年度榜單中列第28位。
中交水運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原交通部水運規劃設計院,簡稱水規院)成立于1951年,是新中國組建的第一個水運建設行業規劃、設計勘察機構,持有國家頒發的“設計綜合甲級資質”、“水運工程設計”、“軍工行業工程設計”、“建筑工程設計”、“工程勘察”、“工程總承包”、“工程監理”、“工程咨詢”、“工程造價咨詢”、等甲級資質證書和“海外工程業務經營資格”。現隸屬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58年來經歷合并、重建、分設、政企分開等變革與發展階段,現為國有全資設計咨詢企業,現隸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由原中國港灣建設(集團)總公司和原中國路橋(集團)總公司2005年12月合并重組而成)。
58年來,水規院幾代人勵精圖治、拼搏奉獻、自強奮進,凝聚了一千二百多名員工的智慧、心血與汗水,已發展成為具有水運工程規劃設計甲級、咨詢甲級、建筑工程設計甲級、智能工程設計甲級、工程總承包甲級、水運、建筑、公路監理甲級、巖土工程甲級等多項業務范圍,水運行業最早具有獨立的對外經營權,業務以水運工程為主,現已延伸到建筑、計算機信息技術、公路、鐵路、水利、海洋工程、橋梁等方面,成為在國內外享有較高聲譽的綜合性國家規劃設計院,形成了"水規院"品牌。
58年的歷程,水規院人的足跡遍及祖國三江兩河和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承擔了國家各個時期水運發展的戰略研究、全面建設布局規劃、區域、流域規劃及港航等樞紐工程主體規劃,完成410多項代部審查與技術管理工作,主編與參編了60多本國家工程技術規范,主辦交通部的《水運工程》和科技信息網等刊物。
水規院設計了中國第一座海港、第一座內河港、第一座船廠和第一個全集裝箱港區——上海港外高橋港區。半個多世紀以來,水規院人的足跡遍及祖國三江兩河和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搜集和掌握了水運行業最為詳實的技術基礎資料,積累了豐富的規劃設計經驗,承擔了國家各個時期水運發展的戰略研究、全面建設布局規劃、區域和流域規劃及港航等樞紐工程主體規劃,完成近500項代部審查與技術管理工作,主編與參編80多本國家工程技術規范,主辦交通部的《水運工程》和《科技信息網網訊》等刊物。完成了沿海港口、三江兩河等3000多項港、航、廠、站、通訊、安監、建筑、計算機等不同范圍、不同階段的設計項目,包括大型集裝箱、大型干散(礦石、煤、糧食),大型液散(原油、天然氣、化工等)、散雜通用碼頭、各類專業碼頭及多項航道與樞紐等一大批國家重點工程。水規院在“九五”和“十五”期間,人才隊伍、技術實力不斷增強,企業綜合實力與核心競爭力進一步提升,設計了代表世紀之交國際先進、國內領先水平的100多個大型與超大型集裝箱碼頭,礦石、煤、糧、油等干散與液散碼頭,在主要貨種碼頭的設計水平處于行業領先。歷經半個多世紀風雨磨練,水規院在管理、規劃與設計的相互融合與促進中,形成了獨特優勢,成為最具競爭實力的綜合性國家級規劃設計大院。
水規院人才薈集,為國家輸送了大批優秀領導管理干部,現有員工702人,其中博士、碩士、本科以上學歷占80%。走出了2名院士,培養了2名國家設計大師,享受政府津貼的國家級專家45名、教授級高工62名、高級工程師近300名。
水規院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27項,詹天佑大獎5項,魯班獎2項,國家優秀設計金、銀、獎銅獎14項,國家優質工程獎2項,國家優秀咨詢成果獎6項,全國工程設計計算機優秀軟件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優秀咨詢成果獎與優秀設計獎達120余項。
為了進一步提升水規院的綜合實力,水規院牢固樹立學習是根、創新是魂、人才與技術是本、質量與誠信是企業生命的理念,堅持四大發展戰略,不斷提升工程質量和服務質量,培育具有鮮明特色的優秀企業文化,積極推進與國際知名的咨詢顧問公司戰略伙伴關系,吸收國外先進技術與管理水平。水規院以建設數字水規院、效益水規院、和諧水規院、卓越水規院為目標,正在向經營方式國際化、業務范圍多元化、技術裝備現代化、項目管理科學化的國際咨詢工程公司努力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