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恒,他來自中國西南邊陲美麗的春城—昆明,大學畢業后以優異的畢業成績分配到上海良工閥門廠工作。企業的許多重要工作,領導不斷壓擔子,鍛煉了他不畏艱難,勇攀科技高峰的堅毅性格。
26年來,楊恒高工不斷在中國閥門業和閥門電裝領域持之以恒的耕耘,為企業產品的更新換代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同時其科技成果也獲得了國家、行業和上海市的多項獎勵,他始終牢記老一輩技術權威的教誨:“企業是一塊肥沃的土壤,只要你努力的耕耘,將會得到超乎你期望的收獲”。
以此為動力,他不斷在技術上狠下功夫,并經過長期擔任企業的技術處長、銷售處長、技術副廠長、銷售副廠長等職務,并在企業需要時,技術和銷售廠長一肩挑,并負責企業核電等重大項目的技術開發、銷售管理、生產管理和售后服務等全過程管理,在核電領域樹立了良好的個人信譽。為兌現對用戶的承諾,在急重艱險的任務面前,為了保證項目的質量和進度,他身體力行,務真求實,經常親臨第一線指揮,有時與一線人員通宵達旦,直至達到預期的進度。他走過的路程和付出的辛勤努力換來了豐碩的果實,讓人深刻銘記。
由于國外引進技術的支撐,并在技術轉化過程中充分吸納了國際最新的技術精華,加上嚴格的質量把關,使楊總他的企業每臺產品都達到了工藝品、藝術品的要求。在現場看到的從大口徑蝶閥(見照片)到高壓、高溫球閥都體現了企業嚴謹的治廠精神。由于他惜才如金,在技術、生產、質保、銷售等各部門都吸納了大量有識之士,并實現了老、中、青三代結合,使他們的產品能充分滿足國內工程建設急需的以國代進國產化的需要,企業要生產高質量的產品,人才是關鍵,技術裝備是保證。企業從關鍵加工設備,材料檢驗設備,以及尺寸控制測試儀器均采用了國際最先進的進口裝備,特別是產品的性能檢驗試驗臺還實現了試驗記錄數字化管理,記錄永久性保存。并在新建的試驗中心建立了國際先進的、滿足42"-900Lb低溫深冷球閥和48"-300Lb低溫深冷蝶閥的低溫試驗室,并開始試制大口徑低溫上裝式球閥和上裝式蝶閥,以滿足國家大型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的工程建設需要。
長期從事閥門技術研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楊總他一直認為:“不是金剛鉆,不攬瓷器活”。國外進口產品原修復有困難的調節帶切斷的偏心半球閥,他也快速的為用戶解決了困難,國外進口的高壓大口徑鋯材調節閥,價值近50萬美元的產品失效了,國外公司要求3個月修復時間,修理費高達10多萬美元,他在20天內,僅以2。8萬人民幣的費用為用戶解決了大難題。
他不僅致力于納福希閥門公司的發展,同時也有引領行業同步發展的良好愿望。國家和民族是最需要這種企業家精神,希望在全行業發揚光大,使我國早日改變關鍵核心技術長期依靠國外的被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