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壓閥原理和構造類型解析
減壓閥是一種主動下降管路工作壓力的專門設備,它可將閥前管路較高的水壓削減至閥后管路所需的水平。減壓閥廣泛用于高層建筑、城市給水管網水壓過高的區域、礦井及其他場合,以保證給水體系中各用水點獲得適當的效勞水壓和流量。鑒于水的漏失率和糟蹋程度幾乎同給水體系的水壓巨細成正比,因此減壓閥具有改進體系運轉工況和潛在節約用水效果,據統計其節約用水效果約為30%。
減壓閥的結構類型許多,以往常見的有薄膜式、內繃簧活塞式等。減壓閥的根本效果原理是靠閥內流道對水流的部分阻力下降水壓,水壓降的規模由連接閥瓣的薄膜或活塞兩邊的進出口水壓差主動調理。這些年又呈現一些新型減壓閥,如定比式減壓閥,其結構原理如圖14.2-2所示。定比減壓原理是利用閥體中起浮活塞的水壓比操控,進出口端減壓比與進出口側活塞面積比成反比。這種減壓閥工作平穩無振蕩;閥體內無繃簧,故無繃簧銹蝕、金屬疲憊失效之慮;密封功能良好不滲漏,因此既減動壓(水活動時)又減靜壓(流量為0時);特別是在減壓的一起不影響水流量。
減壓閥一般有DN50~DN100等多種規格,閥前、后的工作壓力分別為<1MPa和0.1~0.5MPa,調壓規模誤差為±5%~10%。
應當看到,水流經過減壓閥雖有很大的水頭損失,但由于削減了水的糟蹋并使體系流量散布合理、改進了體系規劃與工況,因此總體上講仍是節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