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與落后之理念的分野在于是做生意,還是做企業;是做生意人,還是做企業家。從楊文輝的傳統情懷和與時俱進的交叉坐標點上,我們可以看到他正以“喜新戀舊”的別致姿態,在鋼鐵事業和理想人生的道路上,堅定前行。
1990年3月的一天,文學青年楊文輝拜訪一位老板級的好友,用不無邏輯陷阱的言辭請教:“如果我從糧食部門辭職下海,以后會比現在好呢,還是差?”好友模棱兩可的回答機鋒暗藏:“也許比現在好,也許不比現在好。”楊會心而笑。
三個月后,楊文輝辭去公職,舍旱澇保收的單位、優越的干部身份、小康的收入、保障穩定的福利以及足夠多的舞文弄墨的閑暇,以一個利落的空中轉體,一猛子扎進商海。這在常人看來可堪心驚的一聲“撲通”,卻不能說不是冒險。中文專業出身的他清楚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道理,從微觀角度考慮,拖家帶口的,修身、齊家、干事業一樣兒不可偏廢。而他對好友的答案理解為言簡意賅無他,事在人為耳。
楊文輝有著很深的文字情結,手下草擬的公司公文,只要時間允許他會認真過目并圈點批改,連一個標點的錯誤都不放過。他曾一度把文學創作做為事業的真誠追求,而他轉向從商的決定,很大程度緣于那時經歷了對戴厚英《人啊,人》的批判。在儒家傳統價值觀中,無論“立言”還是“立功”,都可以達到一種人生價值的高度,而中國改革開放政策的推行,無疑拓寬了國人實現人生價值的路徑,大大解放了人的創造力和創造形式。楊文輝最喜歡唱的歌曲之一是《走進新時代》,并且每次都唱得聲情并茂,因為由衷。
楊文輝從辭職到創立自己的公司歷時三年,恰恰顛覆了“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的說法。大概很少有人探究秀才“三年不成”之后的問題,而“三年”在漢語中也不過是個虛數,因為創業絕非一朝一夕之功。正是三年從商場經驗到生意資本的踏踏實實的積累,楊文輝在進發公司創立之初就確立了“積極進取,穩步發展”的經營理念,并在后來的發展中形成進發公司的經營風格。
頭腦和眼光,幾乎是所有成功商人的看家功夫。廣東小鎮樂從有著悠久的經商傳統,楊文輝剛開始所從事的布匹貿易是樂從鎮歷史上最傳統的行業之一,那時的后起之秀并漸成氣候的鋼材市場就緊鄰布匹市場。從布匹到鋼材,楊文輝又一次果斷的轉身,或許是兩種性質截然不同的商品在經營地緣上的機緣轉換,或許是他目光如炬行事果敢。問他轉行的原因,他的回答往往輕描淡寫,讓人感覺似乎是一次偶然。然而在一次招聘一位之前無鋼鐵從業經歷的部門主管時,他這樣回答對方關于鋼貿行業生命力的提問:鋼鐵是國民生產的支柱產業,是工業的命脈,先不說更長遠的時間,至少你我能夠活多久,就能親眼見證這個行業活多久。而今去樂從走一走,會發現布匹市場的面積正被鋼材市場幾乎蠶食殆盡,這應該能驗證楊文輝當初選擇的必然。
有人問進發公司能夠活多久?他的回答極其斬截:進發要打造的是百年老店。
就民營資本而言,目前國內鋼貿行業正處在群雄并逐的時代,沒有誰是絕對的老大,也不乏風吹草動之下抽錢退市的活泛人,以及目光敏銳、實施多元化戰略的雄才。楊文輝則一直堅持進發公司的發展戰略不動搖堅定鋼鐵主行業,多點采購,跨地區經營,集鋼材貿易、倉儲、加工配送于一體,把進發公司建成商工貿集團式鋼材物流專家。
通過分析不難發現,進發的多點采購切合中國鋼鐵生產區域的星棋分布現狀;跨區經營意圖在國內取得大局上的厚勢;從貿易倉儲到加工配送,則形成鋼材物流的完整鏈條。一個氣足勢厚、縱橫開合的大棋局,清晰展露。
1998年之前進發公司所經營的是進口材,并且操作量成為樂從市場的翹楚,但楊文輝卻在形勢一片大好中看到了進口與國產的市場機會發生著嬗變,國內鋼廠產量和產品質量逐漸與國外形成抗衡,并且國內鋼廠的營銷模式有朝著便于經銷商操作的趨勢發展。又一次,楊文輝做了個漂亮的轉身,進發成為樂從市場第一家武鋼代理經銷商,進口材的操作同時戛然而止。做武鋼代理的好處不僅僅是盈利上的,楊文輝常常用感恩的口吻說,跟武鋼的合作使進發在經營管理和公司管理上得到了飛躍式的提升。接下來,鞍鋼、本鋼、邯鋼、唐鋼、武鋼海南、漣鋼、韶鋼,截至目前,進發已成為國內八家優秀鋼廠的代理經銷商。
楊文輝和他的進發公司在樂從創造的“第一”還包括:楊文輝是第一個穿著西裝打著領帶賣鐵的、第一個聘請“外地人”做高管的、第一個完成MBA課程進修培訓的,進發是第一個統一公司著裝的、第一個以貿易商的身份開展加工配送業務的、第一個使用計算機物流管理軟件的、第一個在省外設立分支機構的、第一個斥資興建辦公大樓的。
凡此種種,在當地一度招來的并不都是贊許。著裝問題,有人譏為“扮野”(裝樣子);蓋大樓,有人嘲笑他顯擺:“最有錢的又不是你楊文輝,一個賣鐵的,有必要蓋那么高檔的樓嗎?”……。然而“風物長宜放眼量”,事物的發展以及樂從鋼材市場更多、更漂亮寫字樓的拔地而起揭示出:著裝或許是觀感上的改善,但更重要的是員工意識和行為的職業化規范;請外省人做高管或許有不易控制的風險,但多地域文化的融合和先進的管理理念無疑更符合建設一個全國性的公司的需要;蓋高檔寫字樓或許有助于壯大公司形象,但辦公環境和條件的改善肯定更便于企業內部管理的到位和管理檔次的提升……。正因為進發對企業管理的注重和市場地位,國家發改委在廣東地區設定的兩家“全國鋼材價格監測點”單位中,有進發公司的一席。
聽說最近樂從有鋼貿公司請求當地一所學校幫忙培訓員工的普通話,楊文輝卻不敢把它看作一個笑談,相反,他深感人的意識速度有時慢于蝸牛,有時快于光速,而進發公司過去的所謂“第一”,倘若止步須臾,便有落后于人并被市場淘汰的危險。
國內鋼貿行業企業目前正立于進退的分水嶺上,除了全力關注和密切跟進市場的變化,精細經營,充分“擠”出市場利潤,進發施展的動作主要有:1、繼續調整和完善組織架構,在“三統一”(資源、人力、資金)的原則下,進一步強化公司本部以及上海、杭州、武漢、天津、重慶、成都、鞍山、韶關等分支機構的功能建設,重點提升公司對上海分公司以“亞營運中心”的定位建設。充分發揮進發公司代理資源的優勢,做活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三條國內重要經濟帶的氣眼,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劫爭的先手。2、全面推行旨在加強內部管理和經營管理的績效考核制度,對條件具備的分支機構實施獨立核算,并改革公司薪酬分配制度。針對國內鋼材供應日益飽和、鋼材貿易利潤日益稀薄的趨勢,要不斷調動員工積極性和創造力,提高全員勞動生產率。單就貿易而言,成本與利潤此消彼長,規模是保障整體效益的關鍵前提。3、繼續加大鋼材深加工和配送項目的投入,重點項目之一是開發在順德工業園儲備的350畝土地,依托珠三角強大的制造業和工業園物流輻射功能,發展鋼材物流中心。相對國內鋼鐵生產企業,民營鋼貿企業仍屬“弱勢群體”,進發公司必須清楚有所為和有所不為,而鋼材物流服務及其附加值的創造,將是進發公司未來的主要增長點。
楊文輝的戰略胸懷誠如他對自己的定位“我是中國人”。怎樣才是“中國人”?過去有戲言“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聽廣東人說普通話”,楊文輝是土生土長的廣東人,他說中國人首先要說好國語。進發公司十年前就在公司內部強調普通話的推廣,在公司大小會議上,粵語發言會被謝絕。對他自己的普通話,他自我評價說“比較普通”,實際上他的普通話很少會讓一個不熟悉他的人把他跟廣東人掛起鉤來。他唯一耿耿于懷的是英語水平的欠缺,每每談到這一點,他眼中都充滿著真誠的遺憾。他羨慕英語流利的人,他羨慕并敬重每一個有著優秀才能的人。楊文輝的謙遜,也是由衷的.
也許正由于謙遜,使他在剛毅、認真、執著中,糅合了寬容、公正、開明的品格。每當需要做出一個決策或決定,即使他心里已經有了答案,他也要請教相關手下或他人:“您認為這事該怎樣辦?”有時為一件公司經營或管理上的問題,手下跟他頂牛爭論甚至動氣,他并不以為忤逆,只要對方的出發點是健康、積極的。
他說進發公司是一個大家庭,這個家庭不僅對內承擔家庭式的責任,對外也要承擔著社會責任,慈善和公益事業即是其一。從他為《樂從文聯書法美術攝影集》所提的刊頭寄語中,可一窺他熱心各類公益事業和社會活動的初衷——站在企業經營者的角度,對文藝作品的欣賞不免于感性中訴諸理性。所謂“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文藝形式和文藝活動既是載體,又是手段。文藝功能對于一個組織的文化建設是不可或缺的。
企業經營的目標所在是經營績效,而績效必須作用于社會才有其終極意義,至此,企業僅完成了其對社會關懷的一部分,還必須進一步升華到人文精神的層面。支持社會文化建設,提升本企業文化品位,對企業而言不僅是義務,更是本分。愿更多有志有識之士加入到創造美的事業中來,謹向藝術家們的辛勤勞動表示敬意!
在進發公司成立國家重點職校——陳登職業技術學校教育培訓基地掛牌典禮的發言中,楊文輝指出——在職業教育的發展越來越高質量、越來越貼近企業需求的今天,企業也一樣有責任積極推動職教的發展,用回報教育、回饋社會的形式,盡一份企業對教育和社會的關懷和義務。進發公司能夠成為陳登職校的教育實習基地,對我們進發公司是一種榮幸,也是一種鼓舞和鞭策。
楊文輝擔負的社會工作不比他經營公司的工作量小。除了廣東進發鋼鐵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的職務,他還擔任著上海市工商聯鋼鐵商會副會長、樂從福利基金理事、樂從文聯名譽主席、樂從鋼鐵貿易協會秘書長、順德工商聯常委、順德政協十一屆委員、廣東鄉鎮長決策促進會顧問、廣東省企業家協會常務理事,還有中共中央黨校第八期廣東基層領導干部培訓班副班長這樣一點不閑的“閑職”等。
所謂儒商,儒的不單單是學識的表象,更應該是“達則兼濟天下”的風范。以物質財富為例,楊文輝的觀點是:當一個人掙錢達到一千萬,再多出來的就不屬于他自己了。
他還常說:我的時間并不比別人多個一點半點,也是一天二十四個小時。可他哪來這么活躍的精力?他的另一句“名言”道出了個中緣由“我的年齡一直是25歲。”稍頓,他補充說,“是指心理年齡。”伴隨這番話的,經常是他標簽式的一串爽快的哈哈大笑。
楊文輝的作息習慣異于常人。莫文蔚有首歌《愈夜愈美麗》,楊文輝則愈夜愈清醒。他夜夜清醒的,是他特有的縝密的思維。
中國傳統商家對聯“陶朱事業,端木生涯”所昭彰的范蠡和子貢是智慧與品格的化身,是天下儒商的典范。對楊文輝而言,事業或有目標,進取卻永無止境。他曾在黨校同學聯誼會上就“企業的科學發展觀”主題談到:先進與落后之理念的分野在于是做生意,還是做企業;是做生意人,還是做企業家。從楊文輝的傳統情懷和與時俱進的交叉坐標點上,我們可以看到他正以“喜新戀舊”的別致姿態,在鋼鐵事業和理想人生的道路上,堅定前行。
1990年3月的一天,文學青年楊文輝拜訪一位老板級的好友,用不無邏輯陷阱的言辭請教:“如果我從糧食部門辭職下海,以后會比現在好呢,還是差?”好友模棱兩可的回答機鋒暗藏:“也許比現在好,也許不比現在好。”楊會心而笑。
三個月后,楊文輝辭去公職,舍旱澇保收的單位、優越的干部身份、小康的收入、保障穩定的福利以及足夠多的舞文弄墨的閑暇,以一個利落的空中轉體,一猛子扎進商海。這在常人看來可堪心驚的一聲“撲通”,卻不能說不是冒險。中文專業出身的他清楚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道理,從微觀角度考慮,拖家帶口的,修身、齊家、干事業一樣兒不可偏廢。而他對好友的答案理解為言簡意賅無他,事在人為耳。
楊文輝有著很深的文字情結,手下草擬的公司公文,只要時間允許他會認真過目并圈點批改,連一個標點的錯誤都不放過。他曾一度把文學創作做為事業的真誠追求,而他轉向從商的決定,很大程度緣于那時經歷了對戴厚英《人啊,人》的批判。在儒家傳統價值觀中,無論“立言”還是“立功”,都可以達到一種人生價值的高度,而中國改革開放政策的推行,無疑拓寬了國人實現人生價值的路徑,大大解放了人的創造力和創造形式。楊文輝最喜歡唱的歌曲之一是《走進新時代》,并且每次都唱得聲情并茂,因為由衷。
楊文輝從辭職到創立自己的公司歷時三年,恰恰顛覆了“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的說法。大概很少有人探究秀才“三年不成”之后的問題,而“三年”在漢語中也不過是個虛數,因為創業絕非一朝一夕之功。正是三年從商場經驗到生意資本的踏踏實實的積累,楊文輝在進發公司創立之初就確立了“積極進取,穩步發展”的經營理念,并在后來的發展中形成進發公司的經營風格。
頭腦和眼光,幾乎是所有成功商人的看家功夫。廣東小鎮樂從有著悠久的經商傳統,楊文輝剛開始所從事的布匹貿易是樂從鎮歷史上最傳統的行業之一,那時的后起之秀并漸成氣候的鋼材市場就緊鄰布匹市場。從布匹到鋼材,楊文輝又一次果斷的轉身,或許是兩種性質截然不同的商品在經營地緣上的機緣轉換,或許是他目光如炬行事果敢。問他轉行的原因,他的回答往往輕描淡寫,讓人感覺似乎是一次偶然。然而在一次招聘一位之前無鋼鐵從業經歷的部門主管時,他這樣回答對方關于鋼貿行業生命力的提問:鋼鐵是國民生產的支柱產業,是工業的命脈,先不說更長遠的時間,至少你我能夠活多久,就能親眼見證這個行業活多久。而今去樂從走一走,會發現布匹市場的面積正被鋼材市場幾乎蠶食殆盡,這應該能驗證楊文輝當初選擇的必然。
有人問進發公司能夠活多久?他的回答極其斬截:進發要打造的是百年老店。
就民營資本而言,目前國內鋼貿行業正處在群雄并逐的時代,沒有誰是絕對的老大,也不乏風吹草動之下抽錢退市的活泛人,以及目光敏銳、實施多元化戰略的雄才。楊文輝則一直堅持進發公司的發展戰略不動搖堅定鋼鐵主行業,多點采購,跨地區經營,集鋼材貿易、倉儲、加工配送于一體,把進發公司建成商工貿集團式鋼材物流專家。
通過分析不難發現,進發的多點采購切合中國鋼鐵生產區域的星棋分布現狀;跨區經營意圖在國內取得大局上的厚勢;從貿易倉儲到加工配送,則形成鋼材物流的完整鏈條。一個氣足勢厚、縱橫開合的大棋局,清晰展露。
1998年之前進發公司所經營的是進口材,并且操作量成為樂從市場的翹楚,但楊文輝卻在形勢一片大好中看到了進口與國產的市場機會發生著嬗變,國內鋼廠產量和產品質量逐漸與國外形成抗衡,并且國內鋼廠的營銷模式有朝著便于經銷商操作的趨勢發展。又一次,楊文輝做了個漂亮的轉身,進發成為樂從市場第一家武鋼代理經銷商,進口材的操作同時戛然而止。做武鋼代理的好處不僅僅是盈利上的,楊文輝常常用感恩的口吻說,跟武鋼的合作使進發在經營管理和公司管理上得到了飛躍式的提升。接下來,鞍鋼、本鋼、邯鋼、唐鋼、武鋼海南、漣鋼、韶鋼,截至目前,進發已成為國內八家優秀鋼廠的代理經銷商。
楊文輝和他的進發公司在樂從創造的“第一”還包括:楊文輝是第一個穿著西裝打著領帶賣鐵的、第一個聘請“外地人”做高管的、第一個完成MBA課程進修培訓的,進發是第一個統一公司著裝的、第一個以貿易商的身份開展加工配送業務的、第一個使用計算機物流管理軟件的、第一個在省外設立分支機構的、第一個斥資興建辦公大樓的。
凡此種種,在當地一度招來的并不都是贊許。著裝問題,有人譏為“扮野”(裝樣子);蓋大樓,有人嘲笑他顯擺:“最有錢的又不是你楊文輝,一個賣鐵的,有必要蓋那么高檔的樓嗎?”……。然而“風物長宜放眼量”,事物的發展以及樂從鋼材市場更多、更漂亮寫字樓的拔地而起揭示出:著裝或許是觀感上的改善,但更重要的是員工意識和行為的職業化規范;請外省人做高管或許有不易控制的風險,但多地域文化的融合和先進的管理理念無疑更符合建設一個全國性的公司的需要;蓋高檔寫字樓或許有助于壯大公司形象,但辦公環境和條件的改善肯定更便于企業內部管理的到位和管理檔次的提升……。正因為進發對企業管理的注重和市場地位,國家發改委在廣東地區設定的兩家“全國鋼材價格監測點”單位中,有進發公司的一席。
聽說最近樂從有鋼貿公司請求當地一所學校幫忙培訓員工的普通話,楊文輝卻不敢把它看作一個笑談,相反,他深感人的意識速度有時慢于蝸牛,有時快于光速,而進發公司過去的所謂“第一”,倘若止步須臾,便有落后于人并被市場淘汰的危險。
國內鋼貿行業企業目前正立于進退的分水嶺上,除了全力關注和密切跟進市場的變化,精細經營,充分“擠”出市場利潤,進發施展的動作主要有:1、繼續調整和完善組織架構,在“三統一”(資源、人力、資金)的原則下,進一步強化公司本部以及上海、杭州、武漢、天津、重慶、成都、鞍山、韶關等分支機構的功能建設,重點提升公司對上海分公司以“亞營運中心”的定位建設。充分發揮進發公司代理資源的優勢,做活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三條國內重要經濟帶的氣眼,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劫爭的先手。2、全面推行旨在加強內部管理和經營管理的績效考核制度,對條件具備的分支機構實施獨立核算,并改革公司薪酬分配制度。針對國內鋼材供應日益飽和、鋼材貿易利潤日益稀薄的趨勢,要不斷調動員工積極性和創造力,提高全員勞動生產率。單就貿易而言,成本與利潤此消彼長,規模是保障整體效益的關鍵前提。3、繼續加大鋼材深加工和配送項目的投入,重點項目之一是開發在順德工業園儲備的350畝土地,依托珠三角強大的制造業和工業園物流輻射功能,發展鋼材物流中心。相對國內鋼鐵生產企業,民營鋼貿企業仍屬“弱勢群體”,進發公司必須清楚有所為和有所不為,而鋼材物流服務及其附加值的創造,將是進發公司未來的主要增長點。
楊文輝的戰略胸懷誠如他對自己的定位“我是中國人”。怎樣才是“中國人”?過去有戲言“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聽廣東人說普通話”,楊文輝是土生土長的廣東人,他說中國人首先要說好國語。進發公司十年前就在公司內部強調普通話的推廣,在公司大小會議上,粵語發言會被謝絕。對他自己的普通話,他自我評價說“比較普通”,實際上他的普通話很少會讓一個不熟悉他的人把他跟廣東人掛起鉤來。他唯一耿耿于懷的是英語水平的欠缺,每每談到這一點,他眼中都充滿著真誠的遺憾。他羨慕英語流利的人,他羨慕并敬重每一個有著優秀才能的人。楊文輝的謙遜,也是由衷的.
也許正由于謙遜,使他在剛毅、認真、執著中,糅合了寬容、公正、開明的品格。每當需要做出一個決策或決定,即使他心里已經有了答案,他也要請教相關手下或他人:“您認為這事該怎樣辦?”有時為一件公司經營或管理上的問題,手下跟他頂牛爭論甚至動氣,他并不以為忤逆,只要對方的出發點是健康、積極的。
他說進發公司是一個大家庭,這個家庭不僅對內承擔家庭式的責任,對外也要承擔著社會責任,慈善和公益事業即是其一。從他為《樂從文聯書法美術攝影集》所提的刊頭寄語中,可一窺他熱心各類公益事業和社會活動的初衷——站在企業經營者的角度,對文藝作品的欣賞不免于感性中訴諸理性。所謂“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文藝形式和文藝活動既是載體,又是手段。文藝功能對于一個組織的文化建設是不可或缺的。
企業經營的目標所在是經營績效,而績效必須作用于社會才有其終極意義,至此,企業僅完成了其對社會關懷的一部分,還必須進一步升華到人文精神的層面。支持社會文化建設,提升本企業文化品位,對企業而言不僅是義務,更是本分。愿更多有志有識之士加入到創造美的事業中來,謹向藝術家們的辛勤勞動表示敬意!
在進發公司成立國家重點職校——陳登職業技術學校教育培訓基地掛牌典禮的發言中,楊文輝指出——在職業教育的發展越來越高質量、越來越貼近企業需求的今天,企業也一樣有責任積極推動職教的發展,用回報教育、回饋社會的形式,盡一份企業對教育和社會的關懷和義務。進發公司能夠成為陳登職校的教育實習基地,對我們進發公司是一種榮幸,也是一種鼓舞和鞭策。
楊文輝擔負的社會工作不比他經營公司的工作量小。除了廣東進發鋼鐵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的職務,他還擔任著上海市工商聯鋼鐵商會副會長、樂從福利基金理事、樂從文聯名譽主席、樂從鋼鐵貿易協會秘書長、順德工商聯常委、順德政協十一屆委員、廣東鄉鎮長決策促進會顧問、廣東省企業家協會常務理事,還有中共中央黨校第八期廣東基層領導干部培訓班副班長這樣一點不閑的“閑職”等。
所謂儒商,儒的不單單是學識的表象,更應該是“達則兼濟天下”的風范。以物質財富為例,楊文輝的觀點是:當一個人掙錢達到一千萬,再多出來的就不屬于他自己了。
他還常說:我的時間并不比別人多個一點半點,也是一天二十四個小時。可他哪來這么活躍的精力?他的另一句“名言”道出了個中緣由“我的年齡一直是25歲。”稍頓,他補充說,“是指心理年齡。”伴隨這番話的,經常是他標簽式的一串爽快的哈哈大笑。
楊文輝的作息習慣異于常人。莫文蔚有首歌《愈夜愈美麗》,楊文輝則愈夜愈清醒。他夜夜清醒的,是他特有的縝密的思維。
中國傳統商家對聯“陶朱事業,端木生涯”所昭彰的范蠡和子貢是智慧與品格的化身,是天下儒商的典范。對楊文輝而言,事業或有目標,進取卻永無止境。他曾在黨校同學聯誼會上就“企業的科學發展觀”主題談到:先進與落后之理念的分野在于是做生意,還是做企業;是做生意人,還是做企業家。從楊文輝的傳統情懷和與時俱進的交叉坐標點上,我們可以看到他正以“喜新戀舊”的別致姿態,在鋼鐵事業和理想人生的道路上,堅定前行。